22亿港元香港买楼大跌后出手“救市”,李宁拟不超过30亿港元回购股份

12月12日早间,李宁(02331.HK)在港交所发布公告,董事会已决定,公司将于自该公告日期起计6个月期间内根据购回授权不时于公开市场购回股份,该计划须视乎市况而定。公司拟根据股份购回计划动用不超过30亿港元的资金购回股份。

受此消息影响,今日早间开盘李宁港股股价大幅回调,而昨日盘中李宁一度受买楼风波影响,盘中跌幅超15%。

消息面上,12月10日晚间,李宁发布公告宣布计划以22.08亿港元收购恒地旗下北角物业港汇东,用作公司在香港的总部。这一战略性动作旨在加速李宁的国际化布局,为其全球扩张战略奠定基础。

这并非是李宁在香港的首次大动作。去年,李宁以每月200万港元的价格在广东道租下了一家7000平方英尺的店铺,成为其在香港的第一家旗舰店。对于李宁而言,香港总部的设立不仅仅是战略上的一步,更是推动其国际化发展的关键一环。李宁希望通过加强在香港的存在,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全球影响力。

然而近年来,李宁在国际化和高端化道路上遇到了一些挑战。尽管受益于“国潮”浪潮,但随着市场趋于饱和,去库存难度加大,折扣深度进一步加深,成为李宁面临的困境。同时,国际品牌的激烈竞争也导致了李宁公司未能达到第三季度的销售预期,并不得不下调全年业绩指引。

22亿港币斥资建总部

12月10日,李宁发布公告表示公司计划以22.08亿港元从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旗下购得一家主要从事物业投资的公司,预计该收购交易将于2024年1月28日前完成。

据悉,被李宁购得的物业为一座整栋楼宇,总占地面积约9600平方英尺,总建筑面积约14.4万平方英尺。该楼宇共包括22层商业、办公空间和两层零售区域。根据买方委托的独立物业估值师评估,截至2023年12月5日,该物业估值为24.6亿港元。

当前,该楼内入驻零售租户包括Five Guys、Frites、Pacific Coffee以及Subway,总土地面积约9600平方尺,总楼面面积约144,000平方尺。其中,22层为办公空间,两层为零售区域。

李宁公司透露,这座物业的一部分将被用作其在香港的总部。李宁表示,香港业务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扩展相关业务运营将有助于拓展国际业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公司强调,通过此次收购,购得物业将成为集团在香港的总部,展现了对香港业务前景充满信心,同时标志着其强化国际业务发展计划的落实。

香港作为一个全球知名的国际都市,地理位置和开放的市场环境,为李宁与世界各大城市的合作与交流搭建了桥梁,这使得李宁能够利用香港的资源和平台,更有效地整合国际市场资源,提升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实则此番并非李宁在香港的首次大动作。去年,李宁以每月200万港元的价格在广东道租下了一家7000平方英尺的店铺,成为其在香港的第一家旗舰店。此后今年7月,李宁在香港屯门、荃湾、大围再开出3家门店。

在战略层面上,香港作为李宁国际化战略的关键据点,不仅因其地理和商业优势,还因其作为国际人才聚集地的独特价值。公司旨在充分利用香港这座国际化城市的优越条件,吸引并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专业人才。

然而这一消息公布却引得港股二级市场震荡,12月11日收盘,李宁报18.3港元/股,跌14.29%,而按照昨日收盘价来算,李宁今年以来跌幅已超70%。二级市场不看好此番买楼的抉择也和当前房地产周期行情下行有关。据地产咨询公司仲量联行(JLL)的数据显示,10月份,香港写字楼每平方英尺平均月租金下降0.5%,至每平方英尺52.60港元。此外,香港包括中环在内的写字楼空置率从9.6%微升至9.8%,而东部地区的写字楼空置率则从9.6%微升至9.8%。

年内股价跌七成,李宁国际化动作背后隐患

一直以来,评估国际化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指标是海外市场的投入与收益。在过去的五年里,李宁公司的海外市场收入以16.3%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而根据彭博社的预测,2023年和2024年的年增长率预计将分别达到24.6%和16.4%。这表明李宁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增长,而在香港建立总部这一举措与公司的全球发展步伐紧密同步,为其在国际舞台上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今年以来,李宁的股价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年内累计跌幅超70%。据昨日晚间股价,李宁也一度跌至2020年来最低,市值和同为国货的安踏相比,仅约为安踏市值的四分之一。

为“救市”,今日早间李宁发布公告表示,公司获准购回不超过2.63亿股股份,即于股东周年大会通过有关决议案当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

谈及回购原因,李宁在公告中直言,董事会对本集团的业务前景及长远增长充满信心,其认为公司的现行股价低于其内在实际价值。

纵观业绩走势,走上“高端化”和“国际化”后,10月25日,李宁公布了三季度运营情况报告,报告中零售流水仅录得中单位数增长,环比第二季度的10%-20%的中段增长大幅下行望。

2022年后,李宁公司的“高端化”战略显然面临着困境。前有国际运动老牌耐克、阿迪达斯在内的企业占据一定市场份额,而安踏等国内品牌也在不懈努力上升,这对李宁造成了竞争上的压力,而消费者并不愿意为李宁的“高端化”买单,这使得李宁在战略调整中面临了一系列曲折。

根据2022年年报数据显示,李宁在当年实现了258.03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4.31%,然而净利润仅为40.6亿元,较2021年仅增长1.32%,不仅远低于营收同比增速,而且与2021年136.1%的净利润同比增速相比也有天壤之别。

令人更为担忧的是,李宁的产品在打折后的销售表现不佳。根据2023年中报,尽管李宁的营收在中期实现了13.0%的增长,但净利润同比下滑了3.1%。主要原因在于为促销而加大了线上渠道和零售终端的折扣幅度,导致毛利率同比下降了1.2个百分点。

同时,李宁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55天上升到了57天,突显出存货积压的问题日益严重。降价和积压的共存显示,李宁在其高端化道路上已经面临了最为艰难的阶段。

而作为竞争对手,在2023年中,安踏快速解决了累库的问题,保持了快速向上的势头。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安踏集团收入达296.5亿元,同比增长14.2%;整体毛利率达历年最高水平,上升1.3个百分点至63.3%;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39.8%到52.6亿元。而安踏的主品牌也以141.7亿元的销售额,对140.19亿元营收的李宁压过一头。

此外,今年安踏也设立了东南亚国际事业部。自6月份以来,安踏已经进驻新加坡和泰国曼谷,开设了线下首店;特步也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渗透东南亚的跑步圈层。

对于李宁而言,海外市场仍然面临国际品牌的竞争压力和本土化运营难题,而其中,竞争对手还包括安踏、特步在内的国内品牌。

上一篇:关于对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的监管函
下一篇:深交所发出关于对汇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监管函

舆情

更多

多媒体

更多

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