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垣
3月28日晚间,中国最大的在线健身平台Keep在港交所更新IPO招股书,高盛和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这也是该公司第三次申请上市。2022年2月,Keep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同年8月,Keep因递交招股书6个月内未通过聆讯,IPO申请状态转为“失效”。2022年9月,Keep更新了招股书。
若Keep此番IPO成功,将成为港股“运动科技第一股”。
资料显示,2014年8月,Keep的运营主体北京卡路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最大股东为王宁,持股比例为85.44%。2014年11月,成立仅3个月的Keep就拿到了来自泽厚资本的3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2015年2月,Keep App正式上线,包含健身教学、跑步、骑行等功能。凭借专业化、体系化的线上运动内容,Keep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核心用户。天眼查信息显示,Keep目前已完成八轮融资。
Keep距今最近的一轮融资发生在2021年1月,这也是投资方数量最多、交易金额最高的一轮融资。该轮融资是Keep的F轮融资,由软银愿景基金领投,高瓴资本、高都资本跟投,GGV纪源资本、腾讯、五源资本(原晨兴资本)、时代资本以及BAI资本等老股东继续追投。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于2022年,按月活跃用户及用户完成的锻炼次数计算,Keep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健身平台。
Keep方面表示:“当下的Keep定位运动科技平台,通过人工智能辅助的线上运动内容、个性化训练计划及配套运动产品为用户提供全面的一站式健身解决方案,正在发力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运动运营商。”
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平台的平均月活跃用户分别为29.7百万、34.4百万及36.4百万,月会员留存率分别为73.3%、71.7%及65.3%。
据招股书,2020年至2022年,Keep的收入分别为11亿元、16.2亿元和22.1亿元。年度亏损分别为1.04亿元、29亿元和22亿元,录得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1.06亿元、8.27亿元和6.67亿元,三年累亏约16亿元。
Keep方面指出,公司营收的增长得益于公司自有品牌产品以及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的收入增加。2022年,Keep自有品牌产品的销售仍是公司最大收入来源,营收11.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3%,自有品牌产品包括智能硬件、小器械等耐消品,以及健康轻食、健身服饰等快消品。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的收入为8.94亿元,同比增长60.4%,在总营收中占比40.4%,较上一年增长6%。2022年,Keep平台的会员渗透率已达10.0%。
2020年至2022年度,会员订阅及付费内容收入占比分别为30.5%、34.4%、40.4%。平均月度订阅会员数也在增加,该数据在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分别为191万、328万和362万。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keep调整会员权益引发热议。据keep会员用户反馈,3月13日后,新购买的用户需购买售价更贵的畅练卡,才能享受原来普通会员就能享受的直播权益以及自动调阻力等功能。一四川用户表示感觉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伤害,希望keep方面能够给到一个好的处理办法。
据了解,此前会员连续包月价格为19元/月,畅练卡连续包月价格为28元/月。对此,keep客服回应此事称:现在普通会员确实不享有直播权益,因为在原有的直播课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最近也收到很多用户的反馈,会有专人对接用户解决。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线上健身市场仍极具潜力。
灼识咨询报告显示,中国在线健身市场占了中国整体健身市场的47.0%,预计2026年将占60.6%;中国线上健身市场预计将从2021年的3701亿人民币增长到2026年的8958亿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19.3%。
因此,作为一个热门赛道,参与者也在逐年增多,竞争巨大。
整体来看,线上健身赛道keep并非一家独大。如FitTime、每日瑜伽等同样拥有不容小觑的用户体量。在智能健身硬件产品方面,Fiture、乐刻、咕咚、小米、华为等都在争夺市场。即便成功上市,Keep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