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上市第三天的碳酸锂期货强势反弹,截至收盘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LC2401涨停,涨幅6.99%,报收225900元/吨,非主力合约LC2402、LC2403、LC2404、LC2405均以涨停报收。
随着7月21日碳酸锂期货在广州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和7月24日碳酸锂期权的同步上市,中国作为碳酸锂最大消费国在这个“白色石油”领域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期货、现货、远期、期权定价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广州期交所上市的碳酸锂期货也是全球首个实物交割的碳酸锂期货品种,其开设不仅将为企业有效提供有保障的供应链对冲手段,更有助于我国提升在锂产业的定价权。
锂价常年过山车,行业盼望对冲手段
随着新能源等产业的蓬勃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酸锂生产国和消费国,2022年的产销全球占比分别约为63%和81%。
从消费端来看,2022年全球碳酸锂消费需求共62.2万吨,其中我国消费需求50.5万吨,以2022年均价每吨48.24万元计算,我国碳酸锂消费市场规模约2436亿元,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市场。
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以及全球贸易活动活跃,碳酸锂的产销规模也与日俱增。然而碳酸锂全球贸易流动性强,目前却尚未形成统一的贸易定价机制,叠加国际贸易政策、生产成本、供需关系变化等原因,导致碳酸锂价格近年来波动幅度远高于同期其他动力材料。
目前,碳酸锂国内贸易主要有松散型贸易、灵活型贸易、定量定价的长单贸易三种模式,占比分别约为70%、20%、10%左右,其中以“锁量不锁价”的松散型贸易占主导。
然而占行业主流的松散贸易手段,在定价上并没有一套比较科学和完善的定价体系。
有从业人士告诉观察者网:“现货市场上的定价实际上是参考部分网站报价,存在着价格不及时、定价机制不透明、上下游难以充分参与价格形成等问题。”此外,由于国内锂盐贸易以“锁量不锁价”的松散型贸易为主导,即双方在每次发货前共同协定实际发货数量和成交价格,当价格大幅波动时,该类贸易常面临违约风险。
观察者网查询部分上市公司信息发现,不同上市公司参考价格的渠道均有区别,其中就包括亚洲金属网、上海有色网,Fastmarkets等价格样本。
这也导致各家锂盐上市公司的定价依据也存在一定差异,此前市场上也没有统一、公开的权威价格。
这种松散的定价模式面对爆发式增长的中国需求,加剧了碳酸锂价格的波动。
碳酸锂2020年-2022年每年的价格波动幅度分别为29.56%、418.87%、104.14%,远高于同期其他原料。体现在具体价格上,2023年年初伴随新能源汽车销售速度放缓,碳酸锂价格在四个月内自历史高位56.6万元/吨下跌至19.5万元/吨,后又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再次大幅上涨至30万元/吨左右。
碳酸锂价格的大幅波动对于行业的影响可谓立竿见影,以行业龙头宁德时代为例,其2021年一季度利润为19.5亿元,当时碳酸锂均价为7.44万/一吨,到了2022年一季度,随着电池级碳酸锂均价走到了42.2万/吨,宁德时代尽管市场份额和收入均稳步增长,但是利润却缩水至14.9亿元,而到了2023年一季度,随着碳酸锂价格跳水跌破20万元/吨,宁德时代利润直接暴涨588%至98亿元,可以说业绩过山车的背后正是企业没有足够对冲手段的力证。
除了对中下游的影响,锂价的大幅波动对于上游企业同样有着不小的影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碳酸锂价格的下降将直接影响锂盐生产企业的盈利水平,部分企业可能会出现亏损,甚至面临倒闭风险。同时,价格波动也给企业带来库存压力,进一步加大企业的经营压力。”
碳酸锂价格的剧烈波动给生产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敞口,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上游重要原材料,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离不开原材料稳定可控的价格体系。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走势复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更迫切地需要相应的金融工具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中国首创碳酸锂实物交割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松散贸易导致的价格波动外,全球没有一个定价基准也让碳酸锂的价格呈现了高波动性。
事实上,相比铜,锌,镍等传统品种金属都有成熟的定价基准,碳酸锂作为一个新生的事务,市面上并没有一个合适的参照基准。
在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和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中,尽管有锂的相关期货产品,但是其交割的是氢氧化锂,且只有现金交割一个选项。
而尽管新加坡交易所(SGX)于2022年9月上市了氢氧化锂期货和碳酸锂期货,填补了碳酸锂的空白,但是同样他的结算规则只有现金结算,没有实物结算这个选项。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企业有电池级碳酸锂套期保值的需求,全球找不到一个能够提供价格发现和对冲风险的渠道。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碳酸锂期货的推出可谓是大势所趋。
期货市场有两个基本功能,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期货是对某种商品将来一段时间价格走势的预期。因为参与期货的交易者众多,供需双方公开讨价还价,通过激烈竞争,使商品价格及时更新,并且不断向全市场传播。因此,期市价格发现就是发现竞争性价格、世界性价格的过程。
正是鉴于这个现状,本次在广期所上市的锂期货针对性的做出了调整,其交易标的为碳酸锂,同时采用实物交割,基准交割品为电池级碳酸锂,这也让广期所的碳酸锂期货成为了全球第一家碳酸锂实物交割的品种,给全球碳酸锂定价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
其中采用实物交割的方式,为国内锂盐期货、现货市场之间搭建了桥梁,有助于两个市场价格之间的联通。在上述交割机制的引领之下,等到期货进入交割环节时,与现货价格之间的价差理论上也会无限接近。换言之,国内碳酸锂期货合约的设计,本身也更为贴近实体产业。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陈学森此前曾表示:“价格发现功能,提高了有色金属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以及国内有色金属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比如铜期货价格已经成为我国铜产业链现货贸易的定价基准。”
广发期货总经理徐艳卫表示,“广期所碳酸锂期货与境外品种最大的不同在于,广期所这个品种以碳酸锂实物作为期货标的,采用实物交割模式,而境外几个锂的期货产品都挂钩于三方报价结算,以现金交割模式运作。因此,广期所碳酸锂期货品种有实际的现货依据,在价格发现功能方面对于国内碳酸锂现货市场交易的价格反应更为灵敏,更贴近现货贸易情况,实物交割对于实体企业在实际进行套期保值的过程中也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此外,徐艳卫进一步指出,目前锂资源定价权和我国的锂资源贸易地位确实比较不匹配,尤其在锂辉石资源主要在海外的情况下,我国锂资源目前尚不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上市碳酸锂对加强锂产业定价影响力就起到重要助推作用。一方面,碳酸锂期货上市交易后,可以为全球市场提供碳酸锂市场的价格锚,有望推动产业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以人民币计价的碳酸锂期货作为定价基准。另一方面,上市碳酸锂期货能够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国内碳酸锂市场,激活国内产业链的国际化,同时吸引国际资源和我国产业资源合作,也有助于强化我国在国际锂产业上的定价影响力。
业内企业积极参与,行业成熟尚需时日。
实际上,在宣布碳酸锂期货后,业内各家公司便开始摩拳擦掌,准备跃跃欲试。
今年4月,赣锋锂业已经向广期所申请碳酸锂指定交割厂库的资质,未来公司将参与期现货交割以及套期保值等业务。
赣锋锂业证券部曾表示,以往碳酸锂报价平台多,价格不统一,存在因上游企业囤积居奇导致碳酸锂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碳酸锂期货的上市,将有助于统一定价,让行业发展更规范化。
此外,包括永兴材料(002756.SZ)、江特电机、盛新锂能(002240.SZ)等在内的上市公司也发布了《关于申请广州期货交易所碳酸锂指定交割厂库的公告》。这些公司纷纷表示,将充分利用碳酸锂指定交割厂库的特性,把现货市场、期货市场、交割厂库三者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公司健康发展。
国泰君安期货在研报上指出,碳酸锂期货及期权的同时推出,能够更好地满足实体企业个性化的风险管理需求,为碳酸锂产业链中的参与者提供了管理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新工具。
某碳酸锂行业上市公司人士对碳酸锂期货上市一事表示:期货的价格发现作用,将改变目前碳酸锂各个交易所报价混乱、个别大厂操纵市场价格的情况,有效实现风险对冲。碳酸锂的价格形成机制也将更透明化,像今年一季度碳酸锂国内与国外价格大幅度倒挂的情况出现概率将大大降低。
其进一步解释称,今年一季度碳酸锂价格暴跌,很多上游企业锁仓不卖,碳酸锂期货上市后,合约交易单位为1吨/手,较当前市场交易门槛为百斤、千斤大有提升,这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操纵价格的难度。
英国Alpha集团是港交所、芝商所机构持牌做市商,其董事长时贞易表示,对于中国推出全球首个实物交割的锂期货品种——碳酸锂期货,海外市场很关注。不过,目前碳酸锂现货市场有其独特性,那就是需求端不断变强,但是供给端“玩家少”。这是碳酸锂期货作为标准化期货合约的一个短板。当期货交易量和持仓量小的时候,无法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因为“池子太小”,由此可能会形成负向循环。“交易所可能在推广上会很辛苦。”时贞易表示,核心问题是供需错配,产业上下游龙头企业话语权更大。上市碳酸锂期货及期权,更利好议价权小的中小企业。
有专家认为,随着全球市场竞争格局进一步变化,中国企业优势将不断扩大。对于一个新品种而言,“让场子热起来”是第一步。随着碳酸锂期货在实践中不断成熟,总有一天它会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全球产业链企业参与。这个演化过程,在一些老品种比如郑商所的PTA期货上已经显现。
2006年PTA期货上市之前,PTA产品定价由几家大的厂商主导。有了期货以后,PTA定价机制发生变化。由于期货价格更能反映市场供需情况,下游企业不愿意被动接受生产企业确定的价格,更趋向于利用期货价格定价,使得PTA期货价格逐渐成为市场定价的核心。如今,90%的生产企业和贸易企业、80%的聚酯企业都参与了PTA期货交易,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发现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