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垣
据港交所披露,嘀嗒出行于2月20日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海通国际、野村国际为联席保荐人。据了解,嘀嗒出行曾于2020年10月、2021年4月两度赴港IPO,但均以失效收场。
招股书显示,此次嘀嗒出行IPO募资拟重点用于提升技术能力及升级安全机制、扩大用户群并加强营销及推广计划、增强变现能力、在中国大陆出行市场价值链中选择性地寻求战略联盟及投资收购机会等。
公开资料显示,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主营业务为顺风车,宋中杰是创始人兼CEO。成立以来先后获得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蔚来资本、IDG资本、携程、高瓴资本等。
截至2022年9月30日,嘀嗒出行已在中国86个城市提供了出租车网约服务,与西安、成都、广州、十堰、济南、齐齐哈尔及南宁的地方交通运输部门及出租车协会开展全面智慧出租车合作,并已作好准备将合作模式复制至沧州、荆州、贵阳及郑州等其他城市。同时,截至2022年9月30日,嘀嗒出行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基于app的顺风车平台服务,拥有约1240万名认证私家车车主。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出租车搭乘次数计算,2021年嘀嗒出行在中国出行平台中排名第二;按交易总额及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于2021年经营中国最大的顺风车平台。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9个月,嘀嗒出行营业收入分别为7.54亿元、7.81亿元和4.28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3.43亿元、2.38亿元和0.65亿元。如果算上2019年的首次盈利,嘀嗒出行已经实现连续四年盈利。
而从营收贡献来看,嘀嗒出行的顺风车营收占比约九成。顺风车业务的收入占了九成。报告期内,嘀嗒出行顺风车平台服务收入分别为6.72亿元、6.95亿元、3.9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89.1%、89%及91.1%。
报告期内出租车的营收分别为3517.3万元、3262.9万元和1554.5万元,占比分别为4.7%、4.2%、3.6%;广告收入分为4692.6万元、5282.3万元和2279.3万元,占比为6.2%、6.8%、5.3%。
不过从毛利率方面来看处于下降趋势,2020年、2021年的毛利率分别为82.7%、80.9%。其中,出租车业务毛利率降幅明显,2021年前9个月还实现409万的毛利,到了2022年前9个月却忽然转亏,毛亏损741万元,期内毛利率为-47.7%。
对此,嘀嗒出行在招股书中表示,顺风车业务毛利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增加了对私家车车主的补贴、提高顺风车出行保险保额上限。出租车业务毛利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以及相关服务成本增加所致。
研发投入上,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9个月,嘀嗒出行研发费用持续增加,分别为4734.6万元,6007.1万元和6151.4万元,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6.3%、7.7%和14.4%。
根据招股书,成立以来嘀嗒出行共进行了五轮融资,包括IDG、腾讯、高瓴、京东、蔚来等多家知名机构参投。
其中,2014年,公司A轮融资迎来IDG资本投资300万美元;2015年,公司又迎来IDG、腾讯旗下易车总计约2000万美元的B轮投资。同年公司C轮融资再获1亿美元投资,其中除IDG、腾讯外,携程新入投资2000万元。2017年,公司D轮融资获上海蔚郁投资2亿元;2018年E轮融资时,公司又获得高瓴资本、京东集团、蔚来资本等多家机构认投,最终获超8亿元的融资。
截至IPO前,嘀嗒出行5位联合创始人宋中杰、李金龙及朱敏等通过5brothers Limited持有公司33.11%股权,李斌及蔚来资本共计持股比例为24.03%,IDG持股比例为10.43%,崇德投资持股7.29%,腾讯通过易车持比例为股5.05%,高瓴资本和京东集团持股比例均为4.23%,携程持股比例为2.92%,挚信资本持股1.46%,国创中鼎持股1.06%。
尽管多家知名机构参投,但对于滴答出行来说,其顺风车业务合规问题依旧是绕不开的潜在风险。公司在招股书中也直言,中国顺风车市场可能面临其他出行选择、相关监管规定及限制以及安全及隐私问题所带来的挑战,其中许多因素非公司所能控制。而不遵守法规或发牌制度,以及法规或发牌制度发生变动,都可能对公司的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招股书显示,记录期间,嘀嗒出行的顺风车平台累计接获57宗行政罚款,其中36宗后续已于截至本文件日期撤销。余下21宗行政罚款额度为5000元至3万元不等,合共约为55万元。而在投诉平台上,关于嘀嗒顺风车的投诉更是高达上万条。
此外,在滴滴顺风车事件后异军突起的嘀嗒顺风车业务,还要面临滴滴顺风车业务重新上线后带来的冲击。而另一竞争对手哈啰出行,在顺风车市场也紧随其后,虎视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