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小微企业融资难:上半年降费超160亿元,金融普惠增长三成

  在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1.4亿市场主体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在促就业、保民生、稳外贸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疫情反复,中小微企业仍旧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也明显增加,尤其是二季度以来,中小微企业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9月13日,工信部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表示。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给予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分层次、有梯度的推出1.8万亿元的再贷款、再贴现,创设两个直达工具,包括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同时,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还对10.9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延期,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6.3万亿元,并促使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这些政策有力、有效支撑实体经济稳定恢复。”此前在第九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暨2021“小企业 大梦想”高峰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表示。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继续提升为小微企业的市场主体金融服务水平,到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到17.7万亿元,同比增长31%。同时,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优化存款利率监管,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出银行账户服务、人民币结算、电子银行、银行卡刷卡、支付账户服务等降费措施。其中,惠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服务超过160亿元。

  政策发力之下,中小微企业生产效益总体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据肖亚庆介绍,“十三五”时期,中小企业数量、发展质量、创新能力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

  按照计划,未来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并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中小企业运行的监测和政策研究,调动各地方加大对企业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加强生产要素的保障,切实降低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持续优化服务供给,服务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引导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上下游协同有序发展的生态。

  多政策发力

  “当前,中小企业面临市场需求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挤压利润空间,员工贵以及数字化转型缺乏动力等问题。融资难仍然是长期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原主席王钦敏表示。

  肖亚庆调研时也发现,原材料成本上升、物流成本增加,都大幅度推高了中小企业经营成本。此外,订单不足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企业资金回笼遇到了障碍,回款难度加大,再叠加一些地方出现的疫情影响、汛期影响,这些因素都加剧了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的8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也显示,2021年8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6.6,比上一个月下降0.4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持平,但低于2019年同期,已经目前连续5个月发展指数回落,这表明现在中小企业恢复的速度放缓。

  在八个分行业指数中,下降幅度较大的是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和信息计算机软件业。

  不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王海林表示,当前,已形成包括《中小企业促进法》《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在内的一法、一条例、两意见政策法规体系。

  在地方,各地也因地制宜,制定了不同的政策。

  比如,深圳上线了“深圳”APP,全市70%以上法人事项,实现掌上“秒批、秒办”,在加大诉求、响应力度;天津市采用纪检、司法等手段,堵住资金管理漏洞,解决中小企业旧账问题。

  在创新融资服务手段,拓展融资渠道方面,杭州市整合银企融资供需和多渠道信息,向中小企业推出纯信用、免抵押、低成本的“杭信贷”。在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及时解决痛点难点问题,南京市每月举行服务日早餐会,由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与中小企业负责人直接沟通;长沙市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融资创新,推动企业向细分领域或单向冠军企业发展。

  受益于这一系列的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和就业的帮扶政策,中小企业资金状况有所改善,劳动力的供需保持平衡,资金指数和劳动力指数保持了相对的平稳,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在进一步的提升。截止6月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的余额同比增长31%,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9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6%,这些数据跟历年比有大幅度的增长。

  未来将继续打通融资关卡

  “积极稳妥的支持创投融资的健康发展,拓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提高创投券商的业务服务能力,有了这些充足的健康的有质量的数据支撑,可以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规模和效应效果。”王钦敏表示。

  从中长期看,我国正在进一步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政策支持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制度。着力健全中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支持政策,构建银行敢贷、愿贷、能贷、惠贷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抵质押融资的配套机制。

  “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总体呈现量增、面扩、价窄、提质的良好局面,但普惠金融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提升。银行机构要不断完善自身数据治理机制,整合内外部信息数据的资源,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信贷风险,提升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同时呼吁建立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全国性数据服务平台,完善政府公共数据归集,共享和应用制度安排,提供提高公共数据开放的程度、效率和颗粒度,实现信息透明化和金融资源的高效率配置,帮助银行机构实时准确掌握地区、行业及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3.060, 0.00, 0.00%)业协会党委副书记、秘书长刘峰表示。

  一个亮点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培育3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62家,5批单项冠军企业596家,带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0余家,一大批企业产品填补国内、国际空白。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李子彬介绍,7月30号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出现发展专精、特精中小企业的要求,这意味着发展特精中小企业已经升级为国家级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同时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

上一篇:期神突然“栽了”!64岁A股董事长带队炒期货 半个月亏近6000万!去年曾连赢21把 狂赚8个亿
下一篇:八马茶业冲刺创业板 “亲家天团”引关注

舆情

更多

多媒体

更多

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