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美国三大股指全线下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盘下跌971.82点,跌幅达2.48%,报38,170.41点。标普500指数下跌2.36%,收于5,158.20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挫2.55%,收报15,870.90点。
科技板块遭遇重创,曾被市场追捧的七大科技巨头成为主要的下跌推手。特斯拉股价暴跌5.8%,英伟达下跌超4%,亚马逊和Meta平台公司均下跌约3%。
4月21日纽约尾盘,ICE美元指数下跌0.94%,报98.294点,在年内累计跌近10%。
21日早间开盘,美元指数在盘初就“跳空低开”,跌破99关口,随后在98至99区间内震荡走弱,北京时间17:21跌至97.921点,随后低位震荡,为2022年3月30日以来首次跌穿98点。
长期来看,自1月升破110关口后,美元指数持续下跌,年内跌近10%
在金融市场中,美元指数“跌破百点”通常被视为趋势性转折的起点,而当其进一步下探至99以下,往往预示着更深层的系统性风险在积聚。而本次美元下跌是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第六次跌破100关口。
21世纪以来,美元指数有两个时间段长期处于100以下。第一次是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开打,加上欧元复苏导致美元信心下降,美元指数长期处于100关口以下,直至2016年11月,其中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美联储启动史上最大规模的量化宽松(QE)政策,资产负债表快速扩张,美元指数一度游走在90以下;第二次则是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此期间美元多数时间低于100以下。当时“特朗普1.0”时期掀起的贸易战叠加2020年疫情重创了美元指数。
而本次美元下跌则发生在美联储尚未明确降息、美国并未陷入深度衰退、全球风险资产未全面崩溃的背景下。这意味着,美元贬值背后的“心理支柱”正在倒塌。
据央视新闻报道,业内人士认为,正常情况下,提高关税预期美元走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就曾提出,美元的升值幅度将大到足以抵消通货膨胀上升的影响,但现实却是关税政策出台的同时美元走弱。《纽约时报》近期分析称,美元持续下跌,可能表明投资者开始避开长期以来被认作全球金融市场“避风港”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