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节前,预制菜成为各大平台的热门产品,盒马鲜生、叮咚买菜、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的预制菜被消费者青睐。阿里巴巴发布的《虎年春节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淘宝预制菜销量同比增长超100%,盒马同比增长超345%。近期,在疫情反复之下,预制菜再度“出圈”。从资本端来看,预制菜的投融资也十分活跃。去年以来,预制菜赛道迅速扩张,相关企业融资频繁,单笔大额融资频现,不乏头部创投机构入局。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预制菜行业投融资事件至少21起,公开披露的融资金额近50亿元。站上了资本风口的预制菜火了吗?除了融资外,预制菜赛道比拼的是什么?
曝光、致歉、下架……时隔一个月,深陷“土坑酸菜”泥潭的康师傅老坛酸菜牛肉面又回来了。13日,#康师傅老坛酸菜方便面重返超市货架#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一,而且归来的康师傅老坛酸菜牛肉面,还带来了一份官方文件,再度引发网友热议。
银行对房地产业务既爱又恨,涉足地产能为其经营提供很大的助力,但同时也充满了难以预料的高风险,尤其在当下调控基调持续的情况下,更是要严防这头“灰犀牛”。精明的银行们,向来提前洞悉市场,计算损益,但这波地产的整合震荡潮,确实让他们产生了“敏感”的防范,因为谁也不想总是过着“讨债”的日子,为计提损失、坏账而提心吊胆。他们做出了一致判断:短期内房地产行业仍处于风险的上升和释放的阶段,因此要等地产销售回暖,并重新审视融资对象,才能提高资金的安全性。
年轻人逃离餐饮行业的背后,不只是选择的问题。要想真正留住年轻人,不仅仅是简单地提高薪水,很关键可能在于提升岗位吸引力,简单而言就是让岗位变得有趣、有价值,让年轻人感到从事餐饮行业并不掉价。
4月11日晚间,瑞幸咖啡宣布,公司已经顺利完成债务重组,在债权人的支持下,公司正式结束作为债务人的破产保护程序。同时,瑞幸咖啡已经全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回归正常公司状态。
“清仓”正在成为美妆行业内的新生意。资生堂集团旗下品牌醉象近期因经销商更换,宣布暂时关闭天猫海外旗舰店。品牌方强调该举动属于策略调整,并非退出中国市场,但却引发不少淘宝店对醉象产品做清仓处理,经典款精华和面霜迅速售罄。微博和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有网友称这是“捡便宜”的机会。中国美妆市场竞争激烈,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品牌因经营不当而退出。看中其中的优惠空间,清仓甩卖活动已经成为部分网友购买美妆产品的渠道,各类“省钱”、“种草”博主也以提供相关资讯作为内容。
4月11日,桃李面包(603866.SH)披露了一季度业绩快报。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14.52亿元,同比增长9.4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8亿元,同比下降2.8%。对于今年一季度“增收不增利”,桃李面包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是:由于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及终端配送服务费用增长导致公司本期毛利率同比略有下降;去年同期公司汇兑收益及理财收益高于本期。
3月9日,lululemon发布了一款专为女性设计的跑鞋,并宣布正式进军鞋履市场。半个月后,跑鞋blissfeel率先在北美、中国大陆和英国发售。几天前,lululemon又宣布了新的人事任命,由Simon Atkins任鞋履高级副总裁。截至4月10日,lululemon市值453.37亿美元,比之2007年上市时的16亿美元翻了28倍,去年11月时,还一度达到过600亿美元的高峰。业内人士介绍,在2020年市值突破400亿美元大关后,lululemon就跻身国际头部运动品牌之列。“lululemon与耐克、阿迪达斯等运动品牌巨头的竞争,愈演愈烈,双方都在深入对方的腹地,耐克、阿迪达斯在做瑜伽裤,lululemon则开始做运动鞋。”
在“宅经济”退潮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压力下,曾经风光无限、总部在佛山的小熊电器(002959)业绩近五年来首次“变脸”。近日,其公布的2021年年报显示,小熊电器全年营收同比微降1.46%,净利润同比下降超三成。
3月31日,MINISO Group Holding Limited(下称“名创优品”)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港股主板双重上市,保荐机构为美银证券、海通国际、瑞银集团。此前的2020年10月,名创优品登上了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发行价20美元/股,首日收盘报20.88美元,总市值超60亿美元。
4月8日,深交所对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董事长兼总经理秦英林发出监管函。经查,秦英林于2021年8月25日买入牧原转债3,785.57万张,成交均价100元/张,成交金额37.86亿元;并于2022年2月17日卖出牧原转债579.44万张,成交均价115元/张,成交金额6.66亿元。前述交易构成《证券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短线交易。上述行为违反了深交所相关规定。牧原股份(002714)4月7日晚间公告,公司董事长秦英林、高管徐绍涛分别于2月17日、2月15日卖出其所持有的部分或全部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上述交易行为构成短线交易。
由于多地疫情反复,物流货运正在面临供应吃紧、运力不足、成本高企等多个难题。作为货运“大动脉”中最关键的人物,司机所承受的压力和困难越来越多,物流行业面临巨大考验。作为一名已有7年工作经历的货车司机,小褚对《证券日报》记者称,“今年比前两年都要难。”“预计在各方的努力下,物流行业所面临的困境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会得到缓解。”快递物流专家、贯铄资本CEO赵小敏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疫情期间,快递物流行业的协同机制短板暴露出来,呼吁各方与快递物流企业共同努力,更好地做好渠道流通,加强与产业链各相关方的协同合作能力。
“火腿第一股” 金字火腿(002515.SZ)被证监会立案。4月10日,金字火腿发布公告透露,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据相关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并表示“立案调查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调查相关各项工作,并严格按照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进入二季度,多城将展开新一轮集中供地,房企迎来拿地“窗口期”。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上市房地产企业2021年年报相关信息发现,房企对于2022年拿地多计划采取“量入为出、精准投放”的策略。专家认为,虽然房地产行业信心仍在修复过程中,短期偏谨慎态度难以逆转,但那些资金较充裕的企业,可考虑在竞争压力较小阶段积极获取优质地块,为未来发展储备土地。
今年以来,受疫情、极端天气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全球食用油价格延续上涨势头,棕榈油、豆油和葵花籽油等部分品种食用油涨幅达到创纪录的高位。我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高,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性强,国内食用油价格持续承压上涨,“油瓶子”安全问题成为热点。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国内食用油稳定供应,谨防全球食用油价格上涨带来输入性通胀风险。
今年3月,中国内地电影票房超低位运行。3月24日,内地总票房跌破1000万元,止步于965万元(不含服务费)。这是十年来,除疫情复工初期之外,内地单日票房最低的一天。每个影院平均每天卖出50张票,平均每场只有1.8人。低潮延续至清明。清明节这个迷你档期每年都有5亿多元进账,去年,清明档上映的《我的姐姐》更是收获8.6亿票房。而今年,八部国产片撤档,新片仅有两部引进片《密室逃生2》和《精灵旅社4》撑场面,加上3月上映的《月球陨落》和《新蝙蝠侠》,清明档(4月3日~5日)全国票房最高是在首日为4657.13万元,票房最低在最后一日只有2915.54万元。
一向号称深耕三四线城市的宇宙房企碧桂园,也在逐渐调整方向。大象转身,以适应丛林。去年以来的房地产行业调整,让房企们加速认清现实:新房开发总量即将进入萎缩周期,房企之间的分化加剧。随着城市化进入新阶段、人口分布从增量进入到存量时代,一二线核心城市价值提升、三四线城市失去动能大量“鹤岗化”,几乎成为行业共识。
雨润食品、双汇发展曾是盘踞中国南北的两大肉制品品牌,如今,规模已有天地之别。
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特困行业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更加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疫情三年来,房租减免,税收缓缴,助企纾困政策一波接着一波。面对着疫情的阴晴反复,政策出台是一方面,保证政策的落地同样不能忽略。
据网信中国官微消息,近期,网传多家大型互联网企业进行大规模裁员并引发舆论热议。对此,中国网信网对腾讯、阿里巴巴、美团、京东等12家互联网企业用工和业务发展情况进行访谈。企业纷纷表示,互联网行业人员流动普遍较快,目前员工数量和业务发展情况总体稳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