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起,京广高铁武广段、杭深铁路杭甬段和沪昆高铁沪杭段、杭长段4条高铁上运行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由原来的固定、单一票价机制优化调整为灵活折扣、有升有降的市场化票价机制,相关列车车票于6月1日开始发售。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博思创)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领先的电化学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提供商,专注于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
“我在二手平台无意间看到一个卖家在卖特价机票,正好当时我也有预订机票的打算,于是就联系这个卖家。本想着买特价机票可以省600元,没想到反被骗1800元。”今天,江苏无锡消费者张女士在电话里向记者讲述了在二手平台买特价机票被骗的经历。
新华网北京6月3日电(记者 王日晨) 近日,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2023年衬衫等83种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情况的通报》。其中,抽检智能门锁产品30批次,不合格5批次,5批次产品防破坏报警功能项目不合格,涉及“顶固”等。
今年3月28日,武汉奇致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奇致激光)在北交所的上市申请因财务报告到期而中止审核。
近日,布鲁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布鲁可”)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主板挂牌上市,高盛(亚洲)证券、华泰金控担任联席保荐人。
记者从应急管理部2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应急管理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部署到12月底,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专项治理。什么是安全生产资格证书?为什么会发生证书造假现象?哪些行业领域证书造假高发多发?持假证上岗会造成什么危害?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记者赵文君)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向综合电商、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等平台企业发布“618”网络集中促销合规提示,要求规范促销经营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记者赵文君)聚焦电子计价秤“缺斤短两”等突出问题,市场监管总局已部署开展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工作,严厉查处生产、销售、改装、使用具有作弊功能的电子计价秤等违法行为。
世盟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世盟股份)深交所主板IPO于去年10月26日顺利过会,今年3月31日因IPO申请文件中记录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而中止审核。
2024年至今主动权益类基金分化显现,主打水电煤的周期资源类基金占据前列,但由于热点快速轮动,业绩浮亏严重的基金也是比比皆是。对于成立时间较长的基金来说,如果在前几年主题鲜明的行情中也未能脱颖而出,今年也很难跟得上市场的节奏。
入夏以来,雪糕市场也逐步“升温”,今年的雪糕市场有何变化?往年备受质疑的“雪糕刺客”身影是否还在?新推出的产品价位又如何?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走访市场发现,曾经风靡一时的“雪糕刺客”已经渐渐淡出了市场,今年的雪糕市场在造型和口味上又有了不少创新,价格也趋于合理,多数在10元以下。
“包薪制”是指在劳动合同中打包约定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工资和加班费的一种工资分配方式,部分企业企图用“薪资打包”的方式,模糊掉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
近日,天弘基金旗下的发起式产品天弘消费发布了清算报告,这只成立于2021年3月30日的基金,在三年后的同一天结束了短暂的公募生涯,基金经理于洋是产品仅有的一任经理。
纳百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百川)专注于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燃油汽车动力系统热管理及储能电池热管理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电池液冷板、电池集成箱体、燃油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加热器暖风等。
2021年1月20日,郑州速达工业机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速达股份”)在接受创业板上市委会议审核时,因与大股东郑煤机相关的独立性问题解释理由不够充分、合理等情况,导致前次IPO被否。
近日,普益标准发布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8.42万亿元,环比增加2.34万亿元。与此同时,据央行近期公布的数据,4月单月人民币存款减少3.92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缩减了1.8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缩减了1.87万亿元。存款“搬家”理财市场现象明显。
据媒体报道,9.9的价格战打了一年,库迪收缩、闭店,瑞幸则由盈转亏,利润大幅下跌。咖啡作为西方世界日常饮品,已在欧美国家中形成了成熟完整的产业链。相比之下,我国的咖啡市场起步晚、市场体量小,但随着现磨咖啡的普及,中国人饮用咖啡的习惯逐渐养成。伴随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升高,咖啡逐渐走进大多数消费者的生活中,成为不少“打工人”的提神“良药”。国内咖啡产业整体呈现稳健增长态势。根据企查查数据,2023年我国咖啡相关企业注册量同比增加68%至6.01万家,达注册量及增速近十年双新高。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记者赵文君)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国家文物局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网络拍卖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网络拍卖市场秩序,促进拍卖行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网北京5月23日电(记者 卢俊宇)5月15日,首例“AI视听作品侵权案”开庭。此前,在4月23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宣判了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原告因其声音被AI技术模仿并商业化使用而获得胜诉;1月,中国首例AI生成图片著作权侵权案已判决生效。该案经过五次审理,最终法院认定原告图片具备“独创性”,符合作品的定义,属于美术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