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地方市级两会的召开,各城市今年经济增长目标陆续揭晓。其中,26个GDP万亿城市今年的预期目标全部出炉。“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任务分解到这些经济大市上,占全国经济近四成的GDP万亿城市成为真正的顶梁柱。
GDP万亿城市增长目标揭晓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经济大省纷纷表态“跳起摸高”,同时也将目标任务分解到经济大市,要求经济大市挑起大梁。
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成都要更好发挥“压舱石”和“主引擎”作用,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城市要加快高质量发展,经济体量较大的市(州)要多作贡献,增速相对滞后的地区要迎头赶上,全力实现良好开局和全年稳扎稳打。
作为四川经济的“压舱石”和“主引擎”,在2月初的成都市两会期间,成都将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设定为6%左右,这与四川今年的目标相当。以2023年的数据来看,成都的经济总量占四川省的比重为36.71%,因此,成都的增长对四川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不只成都,由于中西部省会城市首位度往往比较高,在全省经济总量中占比较大,因此,这些经济大市对全省经济表现影响很大。
武汉今年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6%。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设定这一目标,贯彻了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坚持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重要要求,体现了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精力集中到高质量发展上来。
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点名经济大市,要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经济大市要真正挑起大梁,其他各市要比学赶超、奋发有为,共同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再造一个新广东”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广州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表态,切实担负起“经济大市要真正挑起大梁”的责任担当,为全国全省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广州今年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目标是不低于5%,其2023年实际增长4.6%。
总体来看,各省份的经济大市都集中于“万亿GDP城市俱乐部”。
第一财经计算,2023年,26个GDP万亿城市经济总量全国占比已经达到39.8%,接近全国经济总量的四成。因此,这些城市无论是从省域内还是从全国来看,都是顶梁柱,承担着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任。
随着地方市级两会陆续召开,26个城市今年预期增长目标已经揭晓。第一财经梳理发现,除了4个直辖市,其余22个城市中,成都、武汉、宁波、长沙、郑州、福州、合肥、西安、常州等9个城市今年的预期目标增长在6%左右或以上。
其中,郑州是26个城市中增速目标最高的城市,今年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7%左右,而河南今年的预期目标是增长5.5%,不仅如此,2023年郑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4%,这是在2022年低基数情况下取得的,可以看出郑州制定这一目标面临的压力。
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确定经济增长7%左右的预期目标,这一目标不仅基于国家重大政策的多重利好,基于引导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的现实需要,更是基于郑州“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的责任担当,也是全面落实省委对郑州“五个更”新要求的必然选择。
“小龙”“小虎”加快崛起
事实上,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单靠这些省会城市和经济大市也可能力有不逮。因此,一些省份也对省域内一些“小龙”“小虎”城市提出了任务要求,尤其是一些省域副中心城市正在加快承担省域内经济新兴增长极的作用。
比如,四川省确立了三个省域经济副中心,并明确要求未来几年其经济增速要高于全省一个百分点以上。其中,宜宾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左右,力争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绵阳市今年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确定这一目标是履行使命担当的应有之义。绵阳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四川第二大经济体、川渝第三城,必须勇挑重担、加压奋进,立足全国全省大局展现绵阳应有担当。
相比经济大市经济体量已经达到很大的规模,经济增速提升面临更大的压力,这些区域内的“小龙”“小虎”则显示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比如,河南第二大城市洛阳今年预期增长目标为6%;湖北的宜昌和襄阳,以及湖南的岳阳今年预期增长7%;安徽的芜湖今年目标增长7.5%。洛阳、宜昌、襄阳、岳阳和芜湖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00亿或者接近5000亿元的规模。
再看看4个后备万亿城市唐山、大连、徐州和温州,这四个城市非省会城市,唐山和大连为河北省和辽宁省内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而徐州是江苏经济总量排名第六名的城市,温州则是浙江省排名第三位的城市。
唐山、徐州、大连、温州的GDP分别为9133.3亿元、8900.44亿元、8752.9亿元、8730.6亿元。根据当地政府工作报告,唐山和大连今年预期目标6%左右,徐州和温州今年预期目标都是6%以上。相比来看,河北、辽宁、浙江今年目标都为5.5%左右,江苏今年目标5%以上,这些城市增速都高于全省速度。
(作者:李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