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7年对非洲融资承诺超千亿美元

10月12日,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网站发布《中国对非主权融资有效性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00年至2020年间,中国对非主权融资承诺金额累计约为1600亿美元。其中“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在2013年至2020年对非主权融资承诺金额累计约1060亿美元。

报告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债权人的角色日益显著,中国对非融资政策目标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一致,是全球现有发展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和新兴力量,有助于填补资金缺口,为非洲大陆的发展做出贡献,将有助于全球发展目标的实现。

报告称,中国对非融资自2006年左右大幅上升,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发展势头明显,根据调研报告采用的数据库显示,近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对非主权融资承诺金额累计约1600亿美元(2000-2020),并且以官方债权人为主,占比约56%,且主要流向非洲的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资金体量占90%左右。

非洲主权债务外债中,以多边债权人为主,占33%,以活跃的发达工业国的金融机构为主的国际市场发行的非洲主权债券占30%,而中国对非融资平均占到非洲国家主权债务比例不足10%,中国对非融资的效应,存在与其他债权人之间的互动影响。

区别于商业债权人关注对非融资利益最大化的特点,中国对非融资体现出以发展为导向的特点,以基建部门为主,广泛分布在各领域,除了基建外,也包括社会福利类和生产类部门,如卫生、教育、培训、健康、农业、粮食等等。对基建领域的投资更体现出了对社会福利部门的有效互补作用。

报告指出,中国贷款在多个维度上对非洲具有统计学上显著的正面影响

上一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会见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下一篇:商务部:研究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的可行性

舆情

更多

多媒体

更多

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