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

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回应了民企的核心关切,并部署了一系列重要任务。

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税收上,2012年至2021年,民企占比从48%提升至59.6%。在就业上,2012年至2022年,规上私营工业企业吸纳就业占比从32.1%提高至48.3%。在数量上,2012年至2022年,民企数量占比从79.4%增长到93.3%。在外贸上,民企从2019年起成为第一大外贸主体,2022年占比达50.9%。

当下民营企业最需要的是什么,它们有哪些核心关切?民间投资持续低迷的原因是什么?民营企业的发展对接下来中国经济的复苏意味着什么?

围绕上述问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在与观察者网的对话中分享了他的看法。

以下为核心观点:

①经济复苏道路缓慢曲折,说明三年疫情给经济造成的伤害不轻,需要较长的修复时间。眼下,除了要给民营经济吃定心丸之外,发挥包括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在内的公共部门的稳定器作用更为迫切。政府要把稳经济的短期政策思路调整到这个方向上来。

②相对于整体经济而言,民营企业信心的修复会相对滞后。眼下最重要的是稳住经济,经济增速稳住了,需求恢复到接近疫情前的水平,民营企业就会逐步重树经济发展的信心,焕发活力。

③民营企业家更关注长期,关注未来投资的期望回报。因此,民营经济有没有信心,反映的是他们对长期发展的预期。所以,定心丸要确保长期有效。

上一篇:财政部: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203亿元 同比增长13.3%
下一篇: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上调至1.5

舆情

更多

多媒体

更多

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