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推新法案与美国“拼补贴”,还提到中国

欧美围绕《通胀削减法案》的博弈还在继续。当地时间1月17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达沃斯论坛表示,美国对绿色产业的补贴计划引发了欧盟担忧,欧盟将调整国家援助规则,提出一项净零产业法案同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竞争。这项计划包括为绿色产业提供资金援助、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欧盟还将向产业基地投入资金,防止企业将产能迁往美国。

冯德莱恩在提及中国时说,欧盟需要与中国在清洁技术方面开展合作和贸易,推动公平竞争,而不是寻求与中国这样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脱钩。

据“政客”新闻网和路透社报道,冯德莱恩在会上直言,美国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引发了欧盟方面的担忧,“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为了保持欧洲工业的吸引力,欧盟需要与其他地区的优惠和激励措施保持竞争。这项新推出的法案的目的在于“将投资集中在整个供应链的战略项目上”,欧盟将特别关注简化新清洁技术生产基地的许可程序,“让计算更容易、程序更简单、批准更快速”。

除美国外,冯德莱恩还在讲话中提及同中国的竞争。

她说,中国已将推动清洁技术创新和制造业作为其五年计划的关键优先事项,并且在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但净零竞争必须建立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她宣称,中国一直鼓励能源密集型企业迁往中国,并且在能源、劳动力和监管上予以支持。

不过冯德莱恩同时称,“我们仍然需要与中国合作和贸易,特别是在这一过渡时期。因此,我们需要专注于降低风险,而不是脱钩。”

冯德莱恩补充道,就中期而言,欧盟还将筹建一项欧洲主权基金,为产业创新与战略性工业项目提供资助,因为仅靠国家援助可能导致欧盟单一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和“分裂”,而欧盟资金是一种解决方案。但她没有透露计划中的主权基金规模。同时欧盟还将对绿色产业实行税收减免,对清洁技术实行更精简的国家援助规则。

路透社报道提到,有一些欧盟成员国表达过自己的担忧,他们认为国家援助只会给经济规模较小的欧盟国家造成更多问题。比如在欧盟委员会去年批准的6720亿欧元国家援助资金中,德国占据53%,法国占据24%,意大利只占7%。

对于冯德莱恩推出的新政,葡萄牙财政部长费尔南多·梅迪纳(Fernando Medina)表示,有关措施必须通过能够确保欧洲内部平等的机制来实施,“在内部竞争中,较小的欧洲国家不能输给较大的国家”。

意大利财政部长贾恩卡洛·乔尔杰蒂(Giancarlo Giorgetti)则表示,欧盟的融资计划应以欧盟现有的8000亿欧元复苏基金和“缓解失业风险紧急援助”项目(SURE)计划为基础,以支持就业。

冯德莱恩宣布这一消息之际,欧盟委员会内部在如何应对美国绿色补贴政策问题上的分歧不断扩大。

当地时间16日,欧盟竞争事务主管玛格丽特·维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警告称,欧盟的竞争力不能建立在补贴的基础上。她认为欧盟调整国家援助规则应该只是暂时的,她担心此举会破坏内部市场。维斯塔格上周提出了一个新的临时国家援助框架,以防止企业离开欧盟,在国外寻求更有利的条件。

但另一方面,欧盟内部市场负责人蒂埃里·布雷顿(Thierry Breton)认为,“短期临时解决方案”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去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通胀削减法案》,计划为美国本土的电动汽车、清洁能源等产业提供3690亿美元补贴。这项政策将进口电动车排除在补贴名单之外,而在美国本土生产的外资电动车可以获得补贴,试图大幅提高美国对电动汽车产业投资的吸引力。 其中一项颇具争议的条款规定,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可以获得最高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但前提条件是汽车必须在美国本土组装,且电池所用原材料需要有一定比例源自美国本土或美国的自贸伙伴。

这些政策随即引起欧盟的不满。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批评美国的扶持政策等同于“从欧洲搜刮投资”。德国总理朔尔茨更是发出警告称,美方做法可能引发“一场巨大的关税战”。

就在1月2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发表文章,批评美国政府的《通胀削减法案》损害欧洲企业利益,不尊重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他在文章中称,美国政府希望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加速能源转型,但这一法案的理念与欧盟所持立场“背道而驰”。欧盟不希望在公共补贴的基础上展开竞争,因为这将“损害世界经济”。他坦言,欧盟的财政能力有限,在各成员国层面采取与美国类似的政策可能会分裂欧盟内部市场,因此欧盟正在与美国积极磋商,试图解决双方的分歧。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17日与欧盟委员会经济事务副主席瓦尔季斯·东布罗夫斯基斯举行会议。她在会谈前的记者会上说,美国高度重视欧盟对美国绿色产业补贴法的担忧,并强调,回应欧盟对这方面的担忧是美国最优先事项。

戴琪透露,美欧特别工作组还在持续讨论相关议题,这也是拜登本人“首要关注课题”。

上一篇:高铁造价高达648亿美元,越南总理“建议”日本支持
下一篇:花旗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复苏可能比预期更早更快

舆情

更多

多媒体

更多

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