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仍然是当前影响全球汽车市场的主角。今年以来,缺芯影响仍然导致部分车企面临停产和减产压力,新车减配或推迟交付日期现象持续。近日,有消息称,因物流、原材料、能源等成本压力上升,博世计划提高产品价格,目前正在与车企重新进行合同谈判。对此,博世中国并未对本报记者的咨询作出回应,但有车企负责人向记者直言,“博世涨价不是传闻”。
当前芯片价格仍在一路上涨,消息称“全球芯片荒或加剧”。近日,央视财经在“天下财经”报道称,某惰性气体出口大国将在今年年底前限制氖气等惰性气体的出口。氖气、氪气、氙气等惰性气体是芯片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报道称,全球氖气、氙气价格曾一度出现跳涨,受此影响,分析认为,惰性气体出口大国的限制措施可能会加剧全球芯片市场的供应短缺问题。
近年的芯片价格涨价让刚进入汽车行业的科技大佬表示造车“很难”。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近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华为)刚进入汽车领域,不熟悉也不知道行业的供应情况,不清楚整个行业缺芯缺到这么严重的程度,一颗10元到20元的芯片炒到2500元,而一辆车要用9颗这样的芯片,太贵了。(我们)不能接受这种高昂的炒货价,宁可少卖一点。”
在日前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对芯片价格暴涨问题作出直接回应:原来进价成本只有几块钱的便宜芯片被加价炒到几千块,如芯片报价3000元、2700元、2500元,但实际进价成本只需3.5元、7元。“这种环境下,根本没办法做采购。”他表示,一台智能汽车芯片的绝对数量在5000颗以上,涉及几百种。但缺少的芯片,很多是专有芯片。“实际上缺少的芯片大部分都是价格便宜的芯片,而不是被多人关注去创业或很贵的芯片。”
博世酝酿芯片涨价
作为全球汽车供应链条上最核心的供应商的、占据中国汽车ESP 系统70%市场份额的博世,近期“因物流、原材料、能源等成本压力上升,博世计划提高芯片产品价格,目前正在与车企重新进行合同谈判”的消息传出。虽然博世中国方面没有正式对此回应。但威马汽车CEO沈晖向记者透露:“博世的涨价并非空穴来风”。沈晖还在5月31日的个人微博上称,近期汽车芯片又出现了一轮涨价现象,其表示:“博世涨价不是传闻,还有其他Tier1(主机厂的一级供应商)。”他表示,这次涨价的都是必不可少的芯片,而且简单估算智能电动车的芯片成本已经超过电池包,电动车的行业赛道从电池转到了芯片。
“实事求是讲,目前芯片供应还没有回到芯片危机之前的状况。”日前,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对于汽车零部件涨价的看法。“今年是汽车产业涨价很厉害的一年,主要是电池引起的涨价,但像芯片等其他汽车零部件也有上涨。目前价值链当中,只要是合理的涨价,我想大家都能接受。”当前,由于疫情原因,博世目前仍没有实现完全的复产。同时,陈玉东希望芯片厂到中国做车规级芯片,全球的半导体供应链能够更多地在国内国产化,将供应链移到中国。据悉,当前博世在中国本地寻找芯片替代厂商,并积极扶持国内的芯片企业。
据汽车芯片供应商英飞凌首席营销官Helmut Gassel透露,目前尚未确认的订单在内,2022年1-3月英飞凌积压的订单金额环比增长了19.4%,达到37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633.62亿元),是该公司2021年营收(111欧元)的三倍有余。
行业多举措“保供”
对于消费者而言,芯片供应链短缺导致的影响早已反馈在终端市场上。受到上游供应端的影响,今年以来,以新能源为代表的车企已经掀起了一轮涨价潮,涉及涨价的车企超过20家的近50款车型,而且波及车型有纯电动车,也有燃油汽车。
相比上涨的造车成本,“保供”成为汽车供应链目前最核心的问题。陈玉东表示,“保障供应是首位的,适当的涨价,企业是可以接受的。”他透露,当前博世的采购和物流团队蹲守在芯片封测厂,不计成本地采购和运输。同时,博世有专门的团队在对接和跟踪国内芯片企业,已经在尝试和采购一些国产芯片,以缓解芯片供应压力。“目前来看,希望芯片供应在今年下半年能有所好转,那么明年就有希望实现根本好转。”陈玉东说。
记者留意到,在此环境下,多家车企率先通过减配的方式来对终端用户实现交付,并且尝试通过各种手段来缓解汽车零部件供应难题。资深电动汽车三电系统和汽车电子工程师朱玉龙分析表示:“如果说在2021年把更多的问题推给芯片企业是可以的,但是到了2022年,我们需要从汽车企业内部流程和项目管理中去思考和探讨,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由于疫情和芯片短缺,引发了这场供应链危机?”他指出,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是,这次芯片危机其实加速了整个电子供应链的透明化。“Tier1的长周期芯片BOM,可能需要被车企的采购部门和供应链工程师进行评估。”沈晖认为,“企业还是要做好精益化管理,避免出现终端产品涨价”。
记者留意到,当前部分车企的举措之一,是通过技术方法减少芯片需求量,如某自主品牌的智能车的车门此前需要8个芯片,现在通过技术手段降低到只需要2个芯片。”此外,寻求更多元的多家供应商,也成为车企避免供应风险的手段之一。虽然汽车行业仍处于“缺芯少电”的艰难时刻,但好消息是,近期国家和各地也加大了对购车的补贴力度,如减免购置税等。同时,面对上游资源品价格攀升,国内新能源产业链企业纷纷涉足上游,今年以来,60多家企业宣布参与锂电产业链的投资计划,以解决在未来环节关键零组件缺货对生产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