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国辉报道 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2021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实现了较高增长、较低通胀、较多就业的优化组合,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实现了良好开局。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强化跨周期调节,统筹做好跨年度政策衔接,货币政策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
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投放流动性,2021年7月和12月两次降准各0.5个百分点,共释放长期资金约2.2万亿元。引导金融机构跨周期做好年底和下年初信贷安排,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二是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2021年12月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2022年1月推动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和7天期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带动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相应下行。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2021年12月以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行15个和5个基点,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行。2021年全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三是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2021年初增加2000亿元再贷款额度,引导信贷增长缓慢地区地方法人银行增加信贷投放;9月增加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增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11月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低碳转型发展。四是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预期管理,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五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新成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处置风险,金融风险总体收敛。
报告表示,总体来看,2021年货币政策体现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要求,前瞻性、稳定性、针对性、有效性、自主性进一步提升,主要金融指标在2020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有力增长,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2021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年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7.3%和31.8%。2021年末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9.0%和10.3%,宏观杠杆率为272.5%,比上年末下降7.7个百分点。全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1%,比2020年下降0.1个百分点,比2019年下降0.69个百分点。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2021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3757元,较上年末升值2.3%。
报告强调,我国是具有强劲韧性的大型经济体,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利条件没有变。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和不确定。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积极主动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对于下阶段政策思路,报告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分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一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贷款投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二要保持信贷结构稳步优化。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做好“加法”,落实好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政策工具,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信贷增长缓慢地区的信贷投放,精准发力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三要促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行。四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以我为主,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强化预期管理,引导市场主体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增强系统观念,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推动经济行稳致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