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知名博主玉渊潭天发文《商务部等部门约谈沃尔玛》称,有知情人士向其透露,针对近期沃尔玛可能要求中国供应商大幅降价的行为,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已于3月11日约谈沃尔玛,了解具体情况并表明立场。这一行动被外界视为中国政府维护正常贸易秩序、保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的明确信号。
美媒披露沃尔玛意图转嫁关税压力
据美国媒体报道,沃尔玛近期向部分中国供应商提出“亏本降价”要求,试图将美国政府新一轮对华加征关税的负担转嫁给中国供应链。这一做法引发中国供应商强烈不满,中国网民也纷纷发声反对,呼吁政府介入。
事实上,美国单边关税政策的代价本应由美国市场承担。2018年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的钢铁、铝等产品关税,最终导致美国消费者每月额外支出至少14亿美元。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史晓丽指出,沃尔玛若单方面要求供应商承担关税,可能涉嫌违反商业合同,扰乱市场交易秩序。
供应链韧性揭示沃尔玛对中国依赖
数据显示,沃尔玛全球采购商品的60%来自中国。中国制造业的成熟体系和高效产能,是沃尔玛维持“天天低价”策略的核心支撑。然而,沃尔玛的供应链优势与中国企业的议价能力并非单向依附。
玉渊潭天文章称,调查发现,沃尔玛部分热销商品在中国市场存在大量替代选择。以沃尔玛某款热销牛奶为例,其广西生产商同时为中国本土商超、专卖店供货。消费者通过“寻找同源工厂”“代工厂店”购买同类产品的路径早已不是秘密。此外,中国本土商超如胖东来、永辉等通过“直采”模式将采购成本压缩至与沃尔玛相当水平,进一步削弱了其不可替代性。
中国市场成沃尔玛增长关键极
沃尔玛最新财报显示,过去一个财年,其中国市场季度同店销售同比增幅最高达23.1%,远超美国本土市场。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受美国通胀高企、信贷紧缩影响,沃尔玛股价上月曾单日大跌,成为道琼斯指数表现最差成分股。
分析人士指出,若沃尔玛持续向中国供应商施压,可能导致供应链稳定性受损。中国供应商在社交媒体直言“无降价空间”,部分企业已开始调整客户结构。商务部此次约谈释放的警示信号明确:任何破坏互利共赢原则的行为,都将影响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
玉渊潭天文章认为,此次事件传递双重信号:其一,美国政府单边加征关税实质是“搬石砸脚”,中美企业应携手化解政策冲击;其二,中国始终坚定维护公平贸易环境,支持企业依法维权。
值得注意的是,沃尔玛在美国政商界拥有重要影响力。与其通过压价转嫁成本,不如发挥游说力量推动关税政策调整。正如中国网民所言:“用中国供应链赚中国市场的钱,却要中国承担美国关税,逻辑何在?”
当前,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仍是互利共赢。沃尔玛若坚持不合理要求,不仅将失去供应商信任,更可能动摇其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正如广西牛奶供应商的案例所示,中国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始终为所有遵守规则的企业提供着广阔机遇。
商务部此次约谈既是提醒,也是契机。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跨国企业更需恪守商业伦理,与合作伙伴共担风险。对于沃尔玛而言,维护好“中国供应链+中国市场”的双重优势,才是应对关税挑战的明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