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大事儿不过夜,更不能过年,所以我们只争朝夕

【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 李炫旻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青木 柳玉鹏 余见】“大事儿不过夜,更不能过年,所以我们只争朝夕。”距离春节不足一周之际,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等有关部门负责人2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重磅发声,介绍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此前一天,中国证监会网站发布了由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中国敦促保险公司投入数以十亿计资金,这是支持市场的最新举措”“中国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保费输入A股,以稳定股市”“中方为公募基金和国有保险公司设定明确的投资目标后,股市开始上涨……”国新办23日的新闻发布会再次引发了国际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日经亚洲评论》等媒体称,这是北京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最新举措,恰逢零售业销售、消费者情绪受到密切关注的春节假期的前夕。

“中国设长期资金入市硬指标”

吴清23日表示,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投资力量,也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稳定器”。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其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作出非常明确的部署,强调要稳住股市,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去年9月底,中央金融办和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构建“长钱长投”制度环境的重点工作安排。

中国证监会网站22日发布的《实施方案》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吴清说,《实施方案》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决策部署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对前期《指导意见》的细化、深化和具体落实。

“中国设长期资金入市硬指标,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新增保费30%投资A股。”新加坡《联合早报》23日以此为题刊文说,据吴清介绍,《实施方案》明确了稳步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的具体安排。对公募基金,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对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这也意味着将每年至少为A股新增几千亿元的长期资金。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后续还将逐步扩大。

同时,《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都要全面建立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国有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细化明确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对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性突破,可以说是解决了多年要解决没解决的问题。”吴清说。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23日表示,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业绩实施长周期考核,是推动保险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行中长期投资的一个重要举措。

“这是在正确的轨道上”

英国《金融时报》23日援引法国巴黎银行亚太市场高级策略师Chi Lo的话说,中国公布的新措施是“稳定”之举。美国彭博社注意到,出席23日新闻发布会的官员来自证监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这表明北京将提振股市视为政府层面的努力,而不仅仅是证券监管机构的事务。报道说,中方表示公募基金与保险公司应该增持股票,此举有助于改善中国投资者的信心。“我们正为一个更具建设性的环境做准备,但你需要一个火花。”一名摩根资产管理亚太区市场策略师说。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2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长期资金是“基石投资者”,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通过深化改革,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态势将更加稳固。

彭博社称,中国官员23日向投资者传递出政府致力于支持市场的消息后,股市出现上涨。沪深300指数(3847.414843.671.15%)一度上涨近1.8%,触及近三周以来的最高水平,随后回吐部分涨幅,收涨0.18%。路透社称,上证指数一度增长1.62%,最终收涨0.51%。当天开盘后,保险、证券等板块领涨A股。

广发证券(15.7900.140.89%)发布的研报认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有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引导树立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理念,降低市场波动性和投机性,进而提振投资者信心,更好地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杨德龙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随着未来中长期资金率先加大入市规模,带动投资者信心继续回升和其他各类资金入市,这将推动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走强,从而产生财富效应,促进消费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路透社23日引述一名投资策略师的话说,中方的最新措施呼应了此前关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声音,“很高兴能看到一些切实政策,这些政策需要与更强劲的增长和盈利预期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作用”。香港《南华早报》称,北京的最新举措或为资本市场提供其所需的一剂“补药”。“政府试图将长期资本引入市场,这是在正确的轨道上。”新加坡证券公司大华继显的一名分析人士说,此举可以帮助建立信心,“并为进一步的资本流入创造赚钱效应”。

外资继续看好中国资本市场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国际金融机构及外资都看好中国资本市场2025年的走势。全球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集团之一贝莱德近日表示,看好A股市场的长期机遇,今年会推出更丰富的投资产品,满足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贝莱德基金量化及多资产投资总监王晓京表示,近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加码提供了明确信号,预计这一趋势将在2025年至2026年间持续,政策面有望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华尔街金融巨头高盛的经济团队本月也发布研报称,中国政府已经启动了强有力的政策托底措施,不仅有助于缓解房地产市场和外部挑战,还能助力经济增长从贸易和投资拉动转为内需和消费拉动。高盛经济团队预计,明晟(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到2025年底将分别上涨约20%,维持高配A股和离岸中国股票的投资建议。

23日,吴清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证监会支持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开展业务,已经有26家外资控股或者是外商独资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机构相继获批成立。截至去年底,有866家QFII获得了投资资格,外资通过QFII、沪深股通这两个渠道共持有A股大约3万亿元人民币。可以说,外资是目前A股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

“相信中国经济在2025年实现预期目标没有问题”

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相关措施是中国最近数月推出的一系列经济政策的一部分。英国《泰晤士报》22日刊文称,中方此前出台的降低利率、松绑购买第二套住房限制等措施已经开始出现效果。主要城市的房地产销量急剧增加,价格似乎基本稳定下来。中国家庭甚至可能很快将看到他们的住房价格有所上涨。这可能会给消费和整体信心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下周开始的春节假期将是一个“早期测试”——这期间,中国人通常会在买礼物、旅行、娱乐等方面花钱。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近日表示,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首就是要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要提振居民消费。

今年,中国加力扩围实施“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本月20日,全国29个省份正式启动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的购新补贴,其他地方也将在近期陆续启动。“以旧换新”国家补贴范围从家电、汽车向日常消费电子领域扩展。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2025年,中国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仍然较大,自身也有一些挑战需要克服。但去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做了比较完整的部署。随着政策措施实施的力度加大,相信中国经济在2025年实现预期目标是没有问题的。

俄罗斯塔斯社驻北京高级记者尼古拉·谢利舍夫日前发文援引中方人士的话说,中国采取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后,经济复苏势头正在增强,消费者需求正在加速恢复,相信到2025年,中国经济能够继续稳定发展。文章说,中国拥有最先进的基础设施,发达的运输网络,强大的科学基础,广泛而强大的国际联系。

 
上一篇:中方对福岛核污水独立采样未见异常,外交部表态
下一篇: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舆情

更多

多媒体

更多

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