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航去年亏损超千亿元,预计今年航空市场压力将有所缓解。
截至3月30日晚间,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航,601111.SH)、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航,600115.SH)、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南方航空,600029.SH)均陆续发布完2022年年报。受市场持续低迷、国际地缘冲突、人民币贬值、油价高企等多重超预期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三大航去年生产经营遭受严峻挑战,营收共计1860.68亿元,同比下降约23.52%;归母净亏损合计1086.87亿元,同比扩大超1.65倍。
南航、国航、东航是我国三大航空央企,业务量占据国内半壁江山。2021年,三大航及其子公司运输总周转量占比各航司总运输周转量超六成。
去年三大航亏损千亿元
三大航去年营收共计1860.68亿元,同比下降约23.52%。具体来看,南航去年营收最高,达870.59亿元,国航去年营收为528.98亿元,东航营收461.11亿元。
三大航归母净亏损均超300亿元,去年亏损合计扩大至1086.87亿元,同比增超1.65倍,相当于日均亏损2.98亿元,亏损达历史同期新高。
其中,国航去年亏损最高,达386.19亿元。其次为东航,亏损373.86亿元。亏损最少的是南航,达326.82亿元。东航、南航、国航去年亏损同比分别扩大2倍、1.7倍和1.3倍。
据澎湃新闻记者查阅过往财报推算,此次国航亏掉了疫情前6年(即2014年至2019年)的归母利润累计总额,东航和南航则亏掉了疫情前9年(即2011年至2019年)的归母利润累计总额。
去年三大航客运业务收入均呈同比下降。其中南航客运收入最高,达600.17亿元,同比降超两成。国航客运收入为382.96亿元,东航客运收入最少,为350.04亿元。国航、东航客运收入均同比下降超三成。
对于客运业务营收下降,国航表示,因运力投入减少而减少收入215.11亿元,因客座率下降而减少收入31.65亿元,因收益水平上升而增加收入46.55亿元。
随着去年下半年起国内疫情防控政策和出入境政策的进一步优化,民航市场开始进入高速复苏的快车道。
今年2月,全民航运力投入大幅提升。其中,国航、东航、南航三大央企航司的客座率均超70%,环比同比均小幅增长。此外,随着2月6日起出境游重启,三大航的国际航线的运力供给与市场需求均同比倍增。而随着3月26日民航新航季的到来,国际航班量有望进一步增加。
航油成本是航空公司最主要的成本支出之一。国际油价水平大幅波动将对航油价格水平和航司燃油附加费收入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由于去年受航油价格上涨及用油量下降的综合影响,三大航燃油成本持续增长,共计776.62亿元,占航空业务营业成本均超过1/4。
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航油价格波动风险,保障航司经营,2009年起航司在规定范围内可自主确定国内航线旅客燃油附加费收取标准。
自去年2月5日起燃油附加费连续6个月上调,涨至100元/200元突破历史收取标准后,去年8月5日、9月5日接连两次下调。今年继1月5日下调后,也将迎来年内的第二次下调,4月5日起降至30元/60元。
看好今年市场发展,全行业目标实现盈利
国航在年报中提及,2022年,中国民航业各经营主体全年亏损高达2160亿元,超过前两年亏损额的合计。
今年1月6日,2023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明确,2023年预计完成运输总周转量976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4.6亿人次,货邮运输量617万吨,总体恢复至2019年的75%左右水平,力争实现盈亏平衡。
今年1月底,在三大航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后,多位航司证代向澎湃新闻记者表态,今年航空市场发展明朗,期待公司会有相对较好的业绩表现。此外,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唐兵在1月13日上海两会期间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书面专访时表示,东航今年的工作目标是要实现盈利。
谈及民航行业格局和趋势方面,国航在此次年报中提及,中国航空市场预计竞争压力将有所缓解。预计国内市场需求将持续复苏向好。政策上,民航航班时刻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支持核心资源向枢纽机场主运营公司倾斜,引导市场中各类型航司差异化经营,减少同质化竞争。
南航谈及经营计划时表示,将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全力争取保障资源和境外时刻,有序恢复国际航班;构建产品管理体系,开发大兴机场增量客户;统筹新货机运力布局,加强货机回程销售和腹舱货源组织。
东航则提及,持续加强航网建设,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区的市场竞争力;聚焦国际市场恢复,完善并强化与重点合作伙伴的战略协同,为国际干线的重启和效益提升提供支持。
截至3月30日收盘,中国国航报10.77元,涨3.46%,市值1542亿元;中国东航报5.21元,涨2.16%,市值1034亿元;南方航空报7.9元,涨4.5%,市值1297亿元。
(澎湃新闻记者 邵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