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存款增超26万亿,超额储蓄待释放!

1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最新的金融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万亿元,同比多增2665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3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05万亿元。2022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全年净投放现金1.39万亿元。

2022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266.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1月10日当天,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落实金融支持稳增长有关工作。会议要求,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各主要银行要保持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做好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受访专家指出,2022年全年,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12月份,新增信贷有所改善,信贷结构呈现出“对公稳、零售弱”格局。2023年,M2与M1(狭义货币)增速的背离仍需关注,居民部门的超额储蓄如何合理释放面临挑战。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重点聚焦扩大有效需求和深化供给侧改革。

2022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21.31万亿元

2022年,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全年净投放现金1.39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12月起,“流通中货币(M0)”含流通中数字人民币。12月末M0余额9.08万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流通中数字人民币余额为136.1亿元。

2022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民生银行(3.4400.010.29%)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面对经济下行和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压力,2022年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大型金融机构和政策支持领域不断发力,有效支撑了经济回稳向上和信用平稳扩张。

2022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2.01万亿元,比上年多6689亿元。分结构看,非标融资、人民币贷款、政府债券是全年社融规模增量的主要拉动项。数据显示,2022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0.91万亿元,同比多增9746亿元;委托贷款增加3579亿元,同比多增5275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7.12万亿元,同比多107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18万亿元,同比少376亿元。

信贷结构延续“对公稳、零售弱”格局

整体来看,2022年12月份,新增信贷表现较上月有所改善,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则呈现较大规模缩量。

2022年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万亿元,同比多增2665亿元。温彬表示,虽然当月全国各地相继进入疫情感染的高峰阶段,生产和消费受到较大扰动,但在政策发力拉动以及与2023年信贷“开门红”接续下,2022年12月信贷增量表现较好。

他表示,分部门看,当月信贷结构延续“对公稳、零售弱”格局。12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6万亿元,同比增加6017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1.21万亿元,同比大幅增加8717亿元。在全面降准落地、制造业贷款增速达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和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加快落地下,对公中长期贷款仍有支撑。12月居民贷款新增1753亿元,同比减少1963亿。受12月新冠病毒感染影响,PMI各项指标继续走低,短期居民贷款需求仍不足,居民中长期贷款也整体偏弱,但降幅有所收窄。

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3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05万亿元。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企业债券融资、政府债券融资是当月的主要拖累项,而信托贷款和表内人民币贷款是主要支撑项目。

居民部门超额储蓄仍待释放

2022年12月末,M2同比增速为11.8%,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虽然M2增速有所回落,但M2与M1增速的背离仍未缓解。12月份,M1同比增长3.7%,M1与M2的剪刀差较11月份有所增大。

庞溟表示,12月末M2增速维持高位,主要是稳增长背景下广义流动性水平保持合理充裕,信贷投放加快,叠加财政支出步伐加快。此外,居民阶段性增加预防性储蓄或将资金和金融资产向银行定期存款或大额存单产品切换,带来的超额储蓄规模上升,也支撑了M2增速。

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全年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这意味着2022年新增居民部门储蓄较上一年有较大规模增长。

在2023年,如何合理释放居民部门的超额储蓄将成为一项挑战。天风证券(2.900-0.02-0.68%)宏观首席研究员宋雪涛认为,居民购房类支出减少和理财投资收益下行也造成居民部门减少了购房和理财等投资性支出,是2022年超额储蓄的主要来源。他表示,收入修复是2023年消费修复的前置条件,收入预期和收入来源都会影响消费修复。除非直接发钱,否则只有等到居民收入预期好转时,超额储蓄才有可能转化为超额消费。

上一篇:真到了“倒奶杀牛”的时候?业内:只是对当前形势表示担忧
下一篇:IMF副总裁:中国经济可能从第二季度开始大幅反弹

舆情

更多

多媒体

更多

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