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了开业最顶峰时期“等位排号达5万人”神话的深圳文和友,如今却陷入门可罗雀的尴尬境地。而从走红到爆冷,仅仅只用了两年时间。
12月3日,《华夏时报》记者实地探访位于深圳老牌商圈老街(东门)附近的深圳文和友,此时正值周末休息日,深圳文和友位处的街口人来人往,称得上热闹,但深圳文和友内部却显得十分冷清,里外形成鲜明的对比。刚开业最火爆时期有网友表示“排10+小时才轮到入场”,现如今也不再需要排队等号,可自由进场。
2021年4月开业时,深圳文和友宣传“100+品牌”入驻,《华夏时报》记者查阅大众点评,其上显示目前仅剩25家门店在营业,若以此计算,空铺率达到近八成。
《华夏时报》记者看到,深圳文和友开放区域主要分为三层,其中二、三层只零星几间商铺还在营业,多数店铺仅余招牌,店内空空如也。而地段最好、本该最为热闹的一楼餐饮区,经本报记者在现场计算,17个铺面中,在3日当天仅9家在营业。晚上6点左右的用餐高峰期,一楼的上座率也不满三分之一。
热度“昙花一现”
“怎么好多商户都没了呢,我记得一年半前来不是这样的,太夸张了。”有数名结伴的游客在现场对《华夏时报》记者感叹,“旧地重游,没想到会是这样。”
“自从茶颜悦色快闪店走了之后,其他商户也陆续搬离,今天是礼拜六(客流量)还算好了,其他时间你再来看看,称得上是‘人迹罕至’。”另一名带着小孩来游览的女士对《华夏时报》记者如此说道。
“现在没什么人来,热度也没了。”深圳文和友内一户商铺店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华夏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曾经作为老牌特色入驻的“杨枝甘露”“林记粥品点”“婆婆面”等都已撤走,现场徒留招牌;本地商家“文记”“巧膳坊”“老东门李记百货”等也已离场;装修得颇具年代风格的“高地威士忌吧”大门紧闭,记者透过玻璃门向内望去,内部桌椅尚在,随后记者拨打门口海报上的订座电话,但显示无人接听,在美团、大众点评中则已查无此店。
而位于深圳文和友二楼,此前吸引无数人前来打卡的“咖啡机器人”,现已积了一层灰,该铺面也已停业。现场有市民对本报记者调侃道:“机器人都歇业不上班了,可见这里有多衰败。”
对于深圳文和友没落的原因,附近一家咖啡店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关注它很久了,疫情是一方面原因。但从开店的角度来看,也不会选择开在它里边,东门并不缺乏临街位置、或者地段更好的商铺店面。炒作的热度没了之后,它就更不吸引(店家)了。”
家住广州的黄先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广州文和友也大致跟深圳一样的情况,水土不服。在我看来原因有二,一是虽然文和友打着‘怀旧’的牌子,老广也确实喜欢老字号,但不喜欢商业化还贵了的老字号。在美食遍地的广州,文和友的味道和定价都并不吸引人;二是对于本地人来说,不会特意去一个后期建造的怀旧之地去怀旧,疫情情况下游客也不多。本地人不感兴趣,又缺少游客,自然就冷清了。”
对于文和友在外地遭遇的困境,其CEO冯彬也曾在公开场合坦言,“在广州遭遇水土不服,是想做广州当地文化的同时,又舍不得把湘菜扔掉。”反思之下,广州文和友在今年1月重新装修,大面积上新海鲜;深圳文和友也在去年9月底紧急改造场域为“老街蚝市场”,但这些努力都难挽颓势。
为何“水土不服”?
互联网高级产品经理、商业零售O2O专家杨兴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文和友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种:直营品牌、合作加盟和文创周边。其中旗下直营的9个餐饮品牌,也占据了文和友大部分的收入。众所周知,餐饮IP不具备独特性,因此长沙的城市文化IP很难照搬复制到其他城市去。
“以广州为例,文和友刚开业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去排队打卡,并不是因为其餐饮的口味正宗和好吃,毕竟坐个2小时的高铁去长沙更能沉浸式体验了。而当没有了能够吸引高频复购的产品和服务时,一个商业项目就很难可持续发展了。”杨兴顺表示。
据了解,除了对部分商铺会收取租金外,文和友对多数入驻商铺采用联营模式,即不收租金、物业费等,通过商铺的收益分成来结算,并对合作商铺进行评估,当营收过低时便淘汰,以此来刺激竞争。
担任多个行业头部企业品牌顾问的和力传播集团策划总监高承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种抽取佣金获利的商业模式,虽然前期进驻成本低廉,但后期的分成比例算下来,未必比交租模式获利高,且稳定性比较差。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则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文和友之前成功的核心价值是给消费者非常新奇好玩的体验,它的沉浸式的环境,消费者会到因为这些打卡,所以一开业的时候非常火爆。
“但是这种打卡,沉浸式体验的需求是需要不断找更多的新鲜感的,当在一个地方打过卡了,消费者可能来第二次、第三次的概率就会越来越低。反观广深两地的文和友,并没有根据消费者的这种需求做出特别大的更新和变化,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吸引力显然就不够了。”赖阳强调。
在高承远看来:“打文化牌、怀旧风没有问题,但是要融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无论是经营模式,还是环境、体验,不管概念如何天花乱坠,毕竟是个餐饮企业,复购非常重要。没有好的体验,没有复购,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最终都会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