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垣
3月15日晚间,上交所就寒武纪核心技术人员离职事项向公司下发了监管工作函,涉及对象为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及其相关人员。
据了解,3月14日晚间,寒武纪披露公告称,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梁军因与公司存在分歧,于今年2月10日通知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根据梁军与公司签署的《劳动合同》约定以及《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公司已于近日为其办理相关离职手续;离职后,梁军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寒武纪在公告中称,梁军的离职,会对公司的研发管理工作产生一定影响,但也表示公司已经建立了完备的研发体系,形成了专业的研发队伍,储备了丰富的专利技术,宣称梁军的离职不会影响公司的技术创新,不会对公司整体研发实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公开信息显示,梁军曾在华为任职近14年,是海思的技术专家,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术积累。自2017年跳槽到寒武纪,任副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负责AI芯片的总体技术和产品研发、研发团队管理,对产品创新和研发体系搭建发挥了积极作用,是四位核心技术人员之一。
在职期间,梁军不仅帮助寒武纪推出了首颗7nm AI芯片思元290,还在公司与华为的合作中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
截至公告披露日,梁军在任职期间曾参与研究并申请发明专利138项、PCT10项,均为非单一发明人,其中14项发明专利已授权,其余仍处于审查阶段。寒武纪宣称前述知识产权所有权均属于公司,不存在知识产权的纠纷,其离职不影响公司知识产权的完整性。
公告显示,目前寒武纪有1228名研发人员,占比超过80%。
受此消息影响,公告发出次日,寒武纪股价收跌18.38%,市值蒸发超36亿。截至当日收盘,寒武纪股价为65.01元每股,总市值仅260.57亿元,而截至16日收盘,寒武纪股价继续跌1.53%。
公开资料显示,寒武纪成立于2016年3月,是一家民营企业,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研发与技术创新,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数据中心、云计算等诸多场景。截至2021年9月30日,创始人陈天石持股寒武纪29.87%,中科院计算所100%控股的中科算源持股16.41%,二者分列寒武纪第一、二大股东。
2月25日寒武纪发布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为7.21亿元,同比增长57.12%;归母净利润亏损8.47亿元,上年同期归母净利润亏损4.35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扩大94.98%。
根据寒武纪招股书,早在2017年、2018年,寒武纪的主要收入来自向华为海思销售终端智能处理器IP,但从2019年起,寒武纪因2019年华为海思选择自主研发人工智能芯片并推出多款产品,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相较于2018年下滑41.23%,短时间内难寻同等量级的客户,导致此业务其后营收长期低迷。
在寒武纪的营业收入从2017年起始终处于同比增长的状态的情况下,其归母净利润却始终处于亏损状态。2017年至2020年间,寒武纪归母净亏损分别为3.81亿元、0.41亿元、11.79亿元、4.35亿元。
对于亏损情况,寒武纪解释称主要原因系研发费用、管理费用中股份支付、销售费用的增长所致。2017年~2020年,寒武纪研发费用分别为0.30亿元、2.4亿元、5.4亿元和7.68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380.73%、205.18%、122.32%和167.41%。
2020年7月20日,寒武纪正式在科创板上市,成为科创板“AI芯片第一股”。上市首日涨幅达229.86%。但最近5年,寒武纪净亏损总额接近30亿元,已把IPO募来的28亿元亏完,同期总营收不到20亿元。
资本市场对寒武纪明显信心不足。最新的2021年中报显示,寒武纪的十大流通股股东普遍减持,且有些减持力度很大,持股比例一度超6%的光大证券更是直接从名单中消失。2022年以来,股价一路下滑的寒武纪,又迎来数次持股股东的大比例减持。
严重失衡的投入产出,长期差劲的业绩表现,使得主要机构纷纷下调了对寒武纪全年业绩的预期,国金证券更是直接给出了公司估值偏高,市场过于乐观的评价。
为了改善公司收入状况,寒武纪不得不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根据公司2021年财报,寒武纪积极拓展了智能计算集群业务、边缘产品线和云端产品线,2019和2020年最大的两笔收入来自政府项目,甚至还通过“云边端车”入局进军智能驾驶领域,但却依然出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虽然2021年公司营收增长57%至7.2亿元,但却亏损的扩大速度也在持续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