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裁员潮来袭,管培生成重灾区:“管他优不优秀”

  “我当时是因为表现优秀,被破格录取的”,回忆起半年前以管培生的身份入职Top50房企的那一刻,张明明(化名)话里话外依然自豪。

  作为一个培养未来领导者的人才储备计划,管培生计划是房企们在校招时的常用手段,由于培养体系完整、晋升空间更大和薪酬待遇可观,它也深受应届生的追捧。也因此,房企对管培生有着更高的要求,尤其大型房企的管培生往往以名校硕士“打底”。

  同期入职该房企的管培生中,张明明是为数不多毕业于普通院校的本科生。然而,这样的荣誉感没能持续太久,即将转正之际,张明明收到的却是裁员通知。

  2021年,在去杠杆和市场低迷的双重压力,不少房企选择缩减开支以换取生存机会,行业动荡引发前所未有的裁员潮。裁员并非“无差别攻击”,而是有选择性的收缩,首当其冲的一般是处于试用期或入职半年内的员工,比如像张明明这样的职场新人,往往是裁员潮最先殃及的高危人群。

  “管他们是不是管培生,管他们优不优秀,特别是试用期的,还没接手核心工作,而且赔付最少,不裁他们裁谁?”一位资深猎头告诉时代财经。

  转正前突然被裁员

  “人力约谈的时候,就说是因为公司经营困难,其实我也能理解公司的处境”,面对仅仅半个月工资的补偿,张明明依然选择了接受。时代财经了解到,自2021年11月以来,张明明所在的房企多次传出债务违约和商票逾期的传闻,尽管传闻未被证实,但与之相随的是该房企频繁的资产出售和裁员动作。

  这个因表现优秀而被破格录取的应届生,未曾预料入职不到半年,竟见证了公司和行业由盛转衰。张明明告诉时代财经,选择这家房企的时候还没发生危机,当时看到公司平台大、行业赚钱多,而自己也能适用快节奏的工作,于是在毕业之时毫不犹豫地加入,成为了该房企含金量最高的人才培养计划下的一名非营销岗位管培生。

  这是一个培养中高层管理者的计划,根据设置,张明明在入职后不仅可以获得骨干或负责人的“传帮带”,还可以通过一系列培训和实践机会快速掌握业务。时代财经了解到,该计划下的管培生入职一年后的平均晋升率超过了75%,而经过多年的历练,最早一批管培生已有多人走上了中高层管理岗位。

  “入职的时候,公司其实没有给我说培养计划,官网上写的东西都挺空”,张明明称尽管入职后发现了计划与现实的差距,但自己依然是认认真真地工作,即便因为公司经营问题发生过岗位调动,“我的工作没有任何毛病,转正肯定是没问题的。”

  每当想到仅仅因为处于试用期而优先被裁,张明明还是感到委屈和后悔,“后悔没多要点赔偿,我当时理解公司的处境,但其实这些‘理解’只会成为人力的业绩,他们倒是成功帮公司省了钱。以后彻底告别这家公司,离得远远的。”

  “公司的形势其实比外界看到的要更加严峻,去年下半年房子卖得很不好,试用期的员工都被裁掉了,有的部门基本解散了”,经历过本次裁员的张明明,彻底对房地产行业失去了兴趣,“我肯定不做房地产了,行业下行,个人的发展空间也会受限。”

  尽管已下定决心换行业,但对于接下来何去何从,张明敏心里也没底,“毕业不到半年工作不太好找,现在不是我挑别人,是别人挑我了。”

  裁员成本低,管培生成重灾区

  由于培养体系完整、晋升空间更大和薪酬待遇可观,入选管培生是不少应届生的目标,“大公司社招,一般只招5年以上经验的。如果应届生想进大公司,就得趁它们校招的时候利用自己的身份好好努力。”资深猎头李遨(化名)表示。

  在蓬勃发展时期,房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纷纷面向应届生推出管培生计划。李遨表示,“相比社招,校招的管培生更有性价比和高潜,只要流失率能控制下来,管培生计划就是成功的,100个应届生哪怕最后只留下20个,这20个对公司的忠诚度和能力都是很乐观的。”

  目前,房地产行业内知名的管培生计划包括万科新动力、中海海之子、龙湖仕官生和碧桂园超级碧业生等,这些人才培养体系不仅能为房企自身输送优秀的管理者,也为行业贡献了不少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

  比如中海现任行政总裁张智超,正是2001年以第一届“海之子”身份进入中海的管培生;而龙湖多元化业务冠寓连续两名负责人张智聪和王珏均是仕官生出身;有着北大本科、人大硕士学历背景的知名职业经理人许珂则最早来自万科“新动力”,而后任阳光城副总裁、泰禾副总裁和禹洲执行总裁等职位。

  在蓬勃发展时期,管培生的身份是一个荣耀。然而,当行业开始步入下行通道,原本的“铠甲”却迅速转变成“软肋”。

  “学生兵、刚入职没过试用期的、工龄长的和年纪大的,是现在房地产裁员的重灾区”,一名Top100房企区域公司的HR王斌(化名)告诉时代财经,前两者是因为赔付少,而后两者是因为产出低、成本高。“其实只要补偿到位,员工也就接受了,只是可怜这些学生兵,没了应届生身份,经验不足也很难找到新工作。”

  王斌称,虽然公司还没有到爆雷的程度,但资金也紧张,因此免不了调岗、降薪或裁员,近几个月约谈员工是他们人力资源部的工作重心,“很多员工被调往了营销岗位。”

  由于政策变化和市场下行,房企原有的部分岗位工作量锐减,叠加融资渠道堵塞的影响,集中精力进行销售和回款成为房企换取现金流的主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裁员是房企面临困境时对员工采取的最后一种处置方式。实际上,出于主雇双方的综合考量,将非营销岗员工调往营销岗是不少房企提供给员工的选项。

  当调岗不被接受时也只能走到裁员这一步,上述房企HR表示:“裁员谈话确实挺难,好在我们是区域公司,可以说这是集团的决策”。在这轮行业的调整期,这家房企的境遇算不上是最糟糕。

  当房企进行组织构架调整或业务规模大幅收缩,岗位需求量减少,甚至消失,很多员工连选择的机会也没有了,一位华南房企的管培生告诉时代财经,由于集团直接对接经营单位,自己所在的中间部门被一锅端,“说好的一年保护期也照裁,入职不到半年,只拿到了半个月的补偿。”

  应届生加速逃离房地产

  行业动荡和裁员浪潮,正在冲击新一届毕业生对房地产的信心。

  即将在2022年6月份毕业的郭敬(化名),早在2021年秋招时就签下了offer,如果没有后来的财务紧张和裁员等诸多事端,毕业后他将和张明明成为同事,只不过他是这家Top50房企其它业务板块的管培生。

  “我不打算入职了”,张敬告诉时代财经,这个决定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量,“一是工资太低,和前期说的差别很大,还不到原来的4成,而且很可能拿不到公司正式的编制(指成为编外人员),我觉得它把管培生当做廉价劳动力使用,没有考虑我们的未来;二是要背负销售压力,要我们帮忙卖东西,可我是非营销岗位的。”而2021年11月份爆发的传言更加坚定了他放弃的决心,“我私下问过HR,他就说了一些实际情况,让我自己考虑清楚。”

  值得一提的是,薪智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建筑工程、建筑设计和地产经纪在内的地产建筑业,在2021年第四季度的涨薪率降至201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1.91%;而在2018-2021年的16个季度里,有10个季度的涨幅超过了5%,13个月超过了3%,15个月超过了2%。根据薪智研究院的预测,2022年地产建筑业的全年薪酬涨幅将仅达2%。

  此外,该报告还显示,2021年地产建筑业的年终奖环比下跌12.21%,这是自2016年以来的第二次负增长,另一次为2019年,环比下跌4.08%。

  在本次裁员潮中,稳健的国企和央企被视为“职业安全岛”,然而身在安全岛之内的央企员工也有着唇亡齿寒的恐惧,即便2022届央企管培生也感受到了寒意。

  “我已经签了OFFER,现在正在实习,刚开始还挺有激情的,但随着形势转变,整个公司氛围变得很焦虑,公司对资金的使用变得很谨慎,领导们也手足无措”,一名2022届的央企管培生告诉时代财经,这样的工作状态已经冲击到他的职业期待,入行的决心有些动摇,再加上市场收缩员工规模也可能缩减,近期公司内部在流传裁员,更让他感到迷茫:“听说要裁掉‘躺平’的人,所以都开始‘卷’起来了,加班到很晚才走。虽然传言政策要松动,尤其向央企国企倾斜,但目前还只是停留在消息层面,大家还是很紧张。”

上一篇:多年拆违岿然不动 数千栋“坚挺别墅”野蛮侵蚀济南泉域保护区
下一篇:房企债务“拉锯战”进行中:佳兆业困局难解 当代置业爆发危机

舆情

更多

多媒体

更多

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