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报告:韩半导体关键技术两年内全面落后中国

根据韩国科技评估与规划研究院(KISTEP)2025年2月23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截至2024年,中国在半导体技术的几乎所有关键领域已实现对韩国的全面反超。这一结论基于对39名韩国半导体领域专家的问卷调查,并与2022年的类似调查结果形成鲜明对比。以下是主要内容和分析:

1. 技术领域的全面反超

  • 存储芯片与AI芯片
    在高集成度、低阻抗存储芯片领域,中国技术得分94.1%(基准为全球最高水平100%),韩国为90.9%;在高性能、低功耗人工智能芯片领域,中国为88.3%,韩国为84.1%。

  • 其他关键领域
    功率半导体(中国79.8% vs 韩国67.5%)、新一代高性能传感技术(中国83.9% vs 韩国81.3%)等领域,中国均领先。仅在半导体先进封装技术方面,两国得分持平(均为74.2%)。

2. 专家观点的两年反转

2022年的调查显示,韩国专家普遍认为韩国在存储芯片、先进封装、传感技术等领域领先中国。然而,仅两年后,专家们承认中国已在所有基础技术领域(包括设计、源代码等)实现超越。这一反转反映了中国技术进步的迅猛速度。

3. 商业化与制造工艺的对比

  • 韩国优势领域:高集成度存储芯片和先进封装技术的商业化仍保持微弱领先。

  • 韩国劣势领域:在基础技术、设计能力方面落后中国,仅依赖制造工艺和量产能力维持竞争力。

4. 外部挑战与产业不确定性

  • 国际竞争:日本的技术崛起、美国对半导体供应链的干预(如出口限制和301调查)以及东南亚市场的增长,加剧了韩国半导体产业的压力。

  • 中国产业背景:中国通过政策扶持(如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成熟半导体产能扩张(如28纳米工艺)及国产替代加速,逐步形成内循环链条,尤其在汽车电子、通信等领域表现突出。

5. 对韩国产业的警示

报告指出,韩国半导体市场前景面临多重风险,包括技术依赖外部供应链、基础研发投入不足等。若无法突破技术瓶颈,韩国可能在未来的全球半导体竞争中进一步边缘化。

总结

此次调查凸显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快速突破,尤其在基础技术与设计领域的进步。韩国虽在部分商业化应用上保持优势,但整体技术生态的短板使其面临结构性挑战。未来,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可能进一步向技术自主性与产业链韧性倾斜,而中美博弈、区域化供应链重构将成为关键变量。

上一篇:我国科学家在“连续变量”集成光量子芯片领域实现新突破
下一篇:我国科研新成果!量子直接通信有望进入实际应用

舆情

更多

多媒体

更多

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