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GDP为何超预期?专家解读

2024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3%,较2023年四季度提高0.1%。从季调后环比数据来看,一季度我国GDP增长1.6%,高于去年四季度的1.2%,表明我国经济出现了加速恢复回升的态势。

这份经济数据不仅体现了我国今年经济延续了回升向好的态势,也超出了之前4.9%的市场预期。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鉴于2023年一季度的高基数效应,或将对2024年的增长率有一定的抑制,然而实际的数据依然超越了大家的预期。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较好基础。当前经济恢复有不平衡性,消费的恢复不如生产,中小微企业的恢复不如大企业,大家对宏观数据的感受有不同认识。下阶段,要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对于这份中国经济成绩单的看点,各路专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GDP为何超出预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介绍,出口超预期、消费稳步恢复、稳增长政策靠前发力、新动能发展壮大等,是推动一季度经济回升向好的主要因素。不过,房地产市场仍在下行、商品消费偏弱等,对当前经济依然有拖累。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张永军表示,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5.3%,环比增长1.6%,这个开局很不错。尤其是环比增速1.6%,折合成年率经济增速在6.5%左右。考虑到PMI指标在回升,全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是有望实现的。3月投资增速有所加快是利好,但是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依然偏弱,房地产市场下行使得家电、装修材料、家居用品等大类消费偏弱。当前需要关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商品消费偏弱会对全年经济产生影响,政策层面应该加大扩内需政策力度。

那么具体来看,到底是哪些部门的数据拉动了我国GDP增长呢?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认为:“从生产部门来看,2024年一季度,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两年复合单季度增速均较2023年四季度小幅上行,主要受年初工业增加值和服务消费恢复的带动;第一产业增速则出现大幅下行,猜测主要是受年初异常天气多发的影响。”

我国第二第三产业加速复苏

而从支出部门角度来看,2024年一季度,五大分项(制造业、基建、房地产、出口、社零)两年复合单季度增速相对2023年四季度普遍上行,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出口上行幅度相对较大,构成边际拉动,社零表现也相对较好;但基建投资两年复合单季度增速则出现小幅回落。

出口和地产边际拉动GDP增长

具体来看,一季度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3.3%、6%、5%。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同比分别增长4.7%、4.5%、5%。其中,扣除物价后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实际增长5.9%。从GDP核算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生产法,还是支出法,一季度5.3%的增速与主要经济指标是相匹配的。

细看分项可以发现,制造业投资是拉动GDP增长的一个支柱,我国1-3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4.5%(1-2月为4.2%),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9.9%(1-2月为9.4%)。制造业投资的改善原因还是受前期出口和工业企业利润改善的带动,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10.8%(1-2月为10.0%)

对于一季度的成绩单,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认为,一季度增速达到5.3%,增强了实现全年的目标信心。这个同比增速高于市场普遍预期,巩固了经济复苏向好态势。

但是宗良也认为政策的持续呵护对于后续经济发展颇为重要,他认为:“要关注其持续性,要有持续的政策来保证全年目标高质量实现。其中,包括加快推进财政政策落地,提高资金使用质效,该落地的政策要赶紧落地,确保资金尽快到位,相关发债也要发好;多措并举实施金融政策,关注海外央行节奏,特别是密切关注美联储动向;深挖消费、投资增长空间,加大扩内需力度,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对拉动经济增长有积极意义。”

出口火热,负面因素逐渐化解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一季度经济的回升向好,外贸回暖是一个重要的拉动因素。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17万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创6个季度以来新高,包括电脑、汽车、船舶在内的机电产品共计出口3.39万亿元,同比增长6.8%,占出口总值的59.2%,中部地区高端装备出口增长42.6%,表明“中国制造”竞争优势继续巩固。

同时,一季度我国到港船舶热度指数同比增长0.8%,离港船舶热度指数同比增长0.2%,外贸货运的活力总体稳中有升。同时,港口的货运物流指数也在一季度实现了7.1%的同比增长。

在出口数据中,民营企业不仅占据了出口规模的半壁江山,进出口增速也均大于整体增速,不仅巩固了其外贸主体地位,也凸显了民营经济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到:“从经营主体数量上看,每10家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企业里,差不多有9家是民营企业。一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占我国外贸总值比重提升至54.3%,出口、进口增速分别快于整体4.8个、7.8个百分点。

对于中国出口加速复苏,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国际经贸研究室主任张宇表示:“从去年开始,‘新三样’就在支撑中国出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机电类产品仍在出口产品当中扮演重要角色。一季度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也有较为显著的增长。这表明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的流程、工艺随着技术进步在发生调整。”

面对过去几年复杂的外贸局势,张宇表示目前潜在的负面影响均在减弱,现在全球经济已经逐渐摆脱了疫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消费能力包括供应链的重建都慢慢在恢复,前期外部风险也在逐步消化,乌克兰危机、欧美脱钩断链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

此外,一些新科技革命,包括数字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也引发了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会衍生出对一些新的生产资料,特别是中间产品的需求,而中国在中间产品方面具有优势。

对于未来的出口前景,张宇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品,以及新能源、环保类产品出口值得期待,有望为中国外贸增长提供新的支撑。”

高质量发展渐成经济支柱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1.4个百分点。根据测算,其拉动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个百分点。

具体到细分行业,高技术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7%,比去年四季度提升2.5个百分点。新产业较快发展,新产品加快培育,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新能源车产量在前几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增长29.2%;太阳能电池增长20%;与光伏相关的多晶硅、单晶硅增速仍高达50%以上;服务机器人增长26.7%,将近30%;另外,半导体、3D打印,都是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位增长。新产品不断涌现,保持较高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持续负增长的民间投资已经在今年一季度实现由负转正,一季度同比增长0.5%。

对于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进展,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表示,“在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同时,质的有效提升尤其值得关注。目前新产业、新动能的支撑力明显增强。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利润改善也都十分明显,对于整个工业企业利润改善起到支撑作用。而利润的改善影响企业生产主体预期,也影响着企业下一步的投资行为。”

郭丽岩指出,一季度的高技术领域制造业、高技术服务的投资都保持10%以上的增速,尤其是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领域的一季度投资增速超过了40%,这与商业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支撑和各地推动商业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也说明当前新动能投资领域备受关注,正在汇聚资本、人才等新型要素资源。

而除了高新制造业,新质生产力也成为了拉动中国的新引擎。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增势强劲。由于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继续发展和应用,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网上直播、即时零售,都比较火爆。网上商品零售额反映新业态发展变化,一季度增长11.6%,在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这也代表着中国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成果。

文旅带动消费反弹,以旧换新或将释放消费潜力

而在消费领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327亿元,同比增长4.7%。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大数据分析处处长杨道玲对此表示,“人气”是观察消费活力的最直观视角。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的高频指数,线下商圈人流热度指数一季度较去年同期增长9.9%,其中3月增长17.7%,商圈人气稳步提升,说明线下消费更趋活跃。基于生活服务类电商平台用户消费订单数据构建的生活服务消费热度指数,一季度同比提高超30%。

杨道玲也指出,一季度我国文旅消费热度大涨,其中休闲娱乐、住宿、旅游文旅相关领域消费热度指数分别同比上涨了68.9%、43.7%和23.3%。同时,各地深挖文旅特色,哈尔滨年初的冰雪消费爆火之后,2、3月份甘肃天水、河南开封等很多地方都成为了现象级的爆款旅游目的地,甘肃天水和河南开封这两地旅游热度指数,在3月份同比增长了201.3%和92.6%。此外,入境游热度大幅增高,一季度国际客运航班直飞航班量同比增长了395%,而且多地的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超过3倍。

杨道玲还特别提到,随着各项家电“以旧换新”政策逐步落地显效,居民家电换新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家电消费市场将持续稳定增长。自2月下旬以来家电“以旧换新”日均互联网关注热度较此前增长10倍,3月下旬指数达到一季度峰值,目前仍保持高位。同时,3月以来,“以旧换新”搜索热度指数迅速跃升,较上年大幅增长260%。

地产风险需要加大政策力度

作为备受关注的地产领域,数据显示依然一季度依然在探底的过程中。

今年1-3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2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9.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3.4%。新建商品房销售额2.14万亿元,下降27.6%,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0.7%。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长聘副教授赵波认为,总的来说,房企融资有所好转,但住房需求并未完全恢复,可能需要更大规模政策刺激。房地产在投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房地产市场稳定至关重要。

赵波提到,目前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应对挑战,推出了保障交楼、纾困资金等政策,并强调要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主体,同时推出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制度,上述措施从新增贷款和落实贷款两方面发力,增强了资金保障。

对于提升消费,赵波认为,关键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特别是居民可以稳定预期的长久收入;二是让老百姓敢花钱、有保障,完善社会收入保障;三是改善资本市场,修复居民的资产负债表。

赵波认为,如果老百姓不再担心自己的收入风险、养老风险、看病贵的风险、上学难的风险,储蓄就会降低,消费信心会提升。“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社保的统筹,让各地居民真正平等获得社保的好处。”

而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房地产企稳复苏的关键在于“保交楼”。当市场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时,适时重建市场、政府和银行体系的信誉非常关键。当前,“保交楼”的资金存在缺口,依靠商业银行、地方政府、开发商的力量恐难以完成。建议由中央政府出面,通过“财政+货币”的方式,比如启用PSL工具,来推进“保交楼”相关工作。

上一篇:今晚调油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00元、195元
下一篇:一季度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超600亿美元

舆情

更多

多媒体

更多

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