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86.370, 3.94, 4.78%)正感受到增长压力。
5月10日,在业绩说明会上,青岛啤酒董事长黄克兴表示,虽然一、二月份业绩增长超出预期,但从三月份开始,受疫情影响,部分城市停止堂食,餐饮、夜场等渠道受到巨大影响,对公司产品销量影响较大。
董秘张瑞祥指出,2021年青岛啤酒餐饮、夜场等占公司市场销量比重约45%。
一季度,青岛啤酒营收92.08亿元,同比增长3.14%,净利润约11.26亿元,同比增长10.2%。
此外,青岛啤酒还面临成本飞涨。
受到原材料成本上涨和销量波动,22Q1青岛啤酒千升酒成本同比增长6.9%至2688元,结构优化和提价未完全覆盖成本上涨影响,可比口径下毛利率同比下降0.47pct至37.9%。
据浦银国际研究数据显示,青岛啤酒原材料成本占比最大的是包材,约占50.9%;麦芽(也就是大麦)占12.2%左右;而铝作为啤酒产品主要包材之一,占生产成本8-13%。
铝价不确定性较高。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铝价持续高位运行,全年现货均价18946元/吨,同比上涨33.5%。
大麦价格也在持续高位震荡。据海关总署统计,2021年我国进口大麦1248万吨,国内啤酒业近84%的大麦都需要进口。
Wind 数据显示,3月,进口大麦价格334.8美元/吨,同比增长25.7%。进口数量55万吨,同比下降48.6%。受到地缘冲突以及中国对澳洲大麦增加关税影响,后续进口大麦价格可能出现波动。
事实上,青岛啤酒才刚迎来业绩新高。
去年,其实现营收301.7亿元,同比增长8.7%;净利润31.6亿元,同比增长43.3%。
增量来自产品高端化。当年,其主品牌青岛啤酒实现销量432.9万千升,同比增长11.6%,青岛啤酒高档以上产品共实现销量52万千升,同比增长14.2%;定位中低端的崂山品牌产量同比下降9.07%,销量同比下降8.68%。
对青岛啤酒来说,成本阵痛也在不断提醒自己,离真正的高端还有距离。
5月10日,青岛啤酒报收82.43元,涨幅3.43%,总市值为1125亿元。
同一天,上证消费80指数(5889.0233, 146.51, 2.55%)报收5742.51点,涨幅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