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垣
2021年9月7日,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敷尔佳”)向深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拟在创业板上市。
不过,敷尔佳在2019年、2020年刚进行了9轮累计10.42亿元的分红,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账上还躺着6.93亿货币资金。而本次发行拟募资的18.97亿元,其中8.85亿元用于品牌营销推广,6.55亿元建设生产基地,3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只有5691万元用于研发及质量检测中心建设。
敷尔佳如此重营销、轻研发的做法引发外界关注,据媒体报道,报告期内(2018~2020年及2021年一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累计达4.36亿元,研发投入累计只有252.34万元。截至招股书签署日(2021年8月31日),公司仅取得一项包装盒外观设计的授权专利。
此外,公司实控人在上市前突击分红的做法也备受质疑。
突击分红 实控人父女10亿“落袋”
2012年,敷尔佳前身华信药业捕捉到美容医疗行业变化的大趋势和庞大的消费需求,决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决定将皮肤护理产品领域调整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华信药业与生产企业进行合作,通过两年左右的产品研究,于 2014年11月完成“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的研发,由生产企业进行产品注册并负责生产,华信药业负责产品的营销、推广和销售。同时,华信药业于2014年提交了“敷尔佳”商标注册申请,并于2015年取得“敷尔佳”商标注册证书。
自 2016年9月1日起,华信药业与哈三联进行合作,哈三联负责产品的独家生产,华信药业负责产品的独家销售、推广及品牌运营维护等。2017年,“敷尔佳”品牌产品销售业绩良好,华信药业管理层判断该产品的销售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决定成立独立的公司专门从事皮肤护理产品业务的运营。
2017年11月28日,敷尔佳有限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华信药业逐渐将皮肤护理产品业务转由敷尔佳有限承继,相关经营管理人员亦逐步转移至敷尔佳有限。截至 2018年5月,华信药业停止经营。2021年6月1日,华信药业更名为黑龙江省文策科技有限公司。
据招股说明书,敷尔佳有限由张立国和张梦琪于 2017 年以发起方式设立。2017年11月25日,张立国、张梦琪以货币500万元出资设立敷尔佳有限。张立国、张梦琪各认缴出资400万元、100万元,分别持股80%、20%。
今年以来,敷尔佳为备战IPO,进行了一系列重组。其中,今年1月份,张立国和张梦琪父女以其持有“敷特佳”100%股权认缴敷尔佳有限新增注册资本,即敷尔佳有限通过同一控制企业合并方式收购敷特佳100%股权。
另外今年2月份,哈三联以其持有的北星药业100%股权,评估作价5.7亿元,向敷尔佳有限增资,即敷尔佳有限通过换股方式收购北星药业100%股权。北星药业原系哈三联专门从事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生产及销售业务的全资子公司,业务重组后,哈三联持有敷尔佳5.00%的股权,不再持有北星药业股权。
该轮融资中,敷尔佳投后整体估值达109.57亿元。
此外,今年初,张立国还受让了其女张梦琪的股份。截至IPO前,张立国直接持有公司93.81%股权,为第一大股东;哈三联持股5%,为第二大股东;其余12名被激励员工各自持股比例均不超过0.14%。
作为医美行业的领军品牌,敷尔佳这些年业绩表现属实不错。2018年~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73亿元、13.42亿元、15.8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亿元、6.6亿元、6.5亿元,在经历了2019年的业绩暴涨之后,2020年或许遭受一定疫情影响,整体业绩增速有所放缓,净利润略有下滑。
另一方面,敷尔佳2021年9月递交招股书,2020年和2019年,公司连续两年大额现金分红,分红金额分别为1.2亿元和9.22亿元,合计分红金额达到10.42亿元,其中2020年分红金额是当年净利润的1.42倍。若按张立国的持股比例来看,两年分红实控人共可得现金约9.87亿元。2020年,敷尔佳归母净利润也不过6.48亿元,甚至对比2019年还有所下滑,当年近10亿的现金分红,可以说已经透支了公司当年的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次分红时间在2020年11月27日。根据招股书披露,在2020年 12月1日敷尔佳有限第一次增资时,股东只有张立国、张梦琪父女两人。也就是说,上述的10.42亿元分红全部进入了张氏父女的口袋,仅张立国一人就“落袋”了8.34亿元。
国内资本市场上,上市前夕突击分红,成为众多实控人“自肥”的一种惯用手法。投融资深专家许小恒认为,上市前突击巨额分红,将公司历年盈余分光吃净,再上市圈钱的玩法,看似“高明”,但是显得很不厚道。
对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企业而言,业务扩张往往需要大量流动资金。这次拟募集的18.97亿元资金中,除了用于生产基地建设、研发及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品牌营销推广方面用途外,将有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这让许多行业人士质疑其分红的合理性。
忽略研发 与营销投入相差悬殊
在此次提交的招股书中,在“公司自身的创新、创造、创意特征”一节里,敷尔佳将“注重产品创新,持续推出契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列在第一位。但实际上,公司对研发可谓极其忽视,在营销与研发两项上的投入极为悬殊。
招股书披露,在2021年年初换股收购北星药业之前,敷尔佳甚至连生产线都没有,完全是一家“贴牌公司”。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研发人员仅2名,占总员工数291人的0.69%。公司称,研发人员队伍根据业务发展需求进行了扩充,但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其研发人员也只有6人。
三年来,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0.78万元、60.39万元、147.97万元和13.2万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0.08%、0.04%、0.09%、0.04%,均不足千分之一。
对此,敷尔佳解释称,主要系公司上市销售的多款新产品均系基于原材料成品进行的配方、配比及原材料选择方向的研究,无需投入大量研发设备和研发人员团队开展研发,支付小额的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测试材料费、检测费、设备调试费等费用从而形成新产品。
相比之下,贝泰妮2020年研发人员创尔生物63人,华熙生物,珀莱雅196人。
但在同行业中,贝泰妮研发人员104人,占比达5.46%,华熙生物377人,占比达到18.11%,爱美客的研发人员占比达到23.45%。另外,创尔生物研发人员占比也有15.74%,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占研发人员的比例更是达到39.22%,其研发总监也拥有13年高风险医疗器械研发和项目管理经验。而在敷尔佳的高管队伍里,甚至都没有“研发总监”这个角色,公司董事长与两位董事分别为药剂师、财务、记者出身,与医疗企业、化妆品研发相关性很低。
在研发投入上,创尔生物2018年~2020年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13%、4.7%、6.06%,贝泰妮则分别为3.71%、2.78%、2.41%,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均值则为3.8%、3.71%、3.94%。
另外,从研发人员薪酬来看,研发岗在公司内地位似乎也明显不及销售人员。2018年~2020年,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13.41万元、16.61万元、16.05万元,而销售人员的平均薪酬则为72.9万元、37.19万元、39.3万元,为研发人员薪酬的数倍之多。
另一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2137.03 万元、1.15亿元、2.65亿元元和3368.84 万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5.72%、8.60%、16.75%及 9.71%,销售费用金额增长较快。
从费用去向看,“宣传推广费”今年1~3月份上升至83.56%。具体而言,2018年至2021年1~3月,该部分支出分别为234.64万、7031.75万、1.66亿及2815.09万元。
目前敷尔佳的销售方式比较传统,以线下渠道为主,终端覆盖医疗机构、美容机构、连锁零售药店、化妆品专营店及大型商超等渠道。报告期各期,线下经销收入分别为3.29亿元、10.33亿元、11.24亿元和2.58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8.15%、76.93%、70.92%和74.33%。
目前,敷尔佳正在积极拓宽线上营销渠道、加大线上直销力度,为此在平台推广方面花了不少钱。报告期内,公司线上平台推广服务费分别为 142.24 万元、4389.75 万元、8526.07 万元及 2379.56 万元。
招股书提示,由于目前公司仍处于市场开拓阶段,市场推广投入持续增加,尤其是广告宣传推广费用投入增长较快,未来公司销售费用可能持续增长。
招股书显示,敷尔佳本次发行拟募资18.97亿元,其中8.85亿元用于品牌营销推广,仅拿5691万元用于研发及质量检测中心建设,而且主要用于现有产品的更新换代及前期产品雏形的设计。公司称,未来新产品的开发及原料方向的选择等工作将通过与外部科研院所合作的方式进行。
此外,去年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明确表示,“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医用敷料命名应当符合《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要求,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称词语,不得含有夸大适用范围或者其他具有误导性、欺骗性的内容。因此,不存在‘械字号面膜’的概念,医疗器械产品也不能以‘面膜’作为其名称,准确来说应该是‘医用敷料’”。
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化妆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明示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德邦证券研报指出,化妆品新规出台后,对功效性护肤品的审批提出新的要求,械字号产品审批要求较高,若企业无法适当调整策略,将会影响经营情况。其次,化妆品竞争越发激烈,尤其是线上渠道,多个化妆品品牌积极推进敏感肌护理细分领域的相关产品,行业竞争格局趋于恶化。
这意味着,在行业监管不断趋严的背景下,敷尔佳的传统医用敷料产品和新开拓的化妆品面膜双双面临合规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