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份的第三周,内地公募基金一季报开始密集披露。在今年一季度先抑后扬的市场指数变化下,公募基金经理如何调整投资组合成为当前的看点,久经风雨的老将多选择小修小补应对震荡。
但担任基金经理时间不长的新人往往会大幅度调整布局力图保证组合的收益,可惜往往能成功预测市场者不多。大成基金的新人基金经理邹建就是变化幅度较大的一位,这位累计任职时间刚满三年的新人是工学硕士出身,如果在科技浪潮下选择追随人工智能似乎顺理成章,但他的选择却是医药。
担任基金经理三年
仅有一只产品勉强实现正收益
公开的资料显示,目前他在管的基金产品有五只,分别是创业板两年定开、大成多策略混合、大成品质医疗股票、大成锐见未来混合和大成成长领航一年持有。剔除今年年初新成立的成长领航,其他的四只基金至少管理超过半年,但到目前却仅有多策略混合勉强实现正收益。
具体看管理时间最长的创业板两年定开,产品的前两任基金经理分别是公司名将徐彦和谢家乐,他们截止卸任时的总回报均为正。邹建是从2021年1月开始接手管理的,当年还能实现接近15%的正收益,同类排名前三分之一。但是自2022年以来,该基金的表现直线滑坡,到目前每年的收益均为负值,最新披露的一季报或许能够部分揭示其中的原因。
3月31日时,基金重仓股中的全部标的公司来自于医药生物产业链中,具体包括科思股份、迈瑞医疗、特宝生物、英科医疗、采纳股份、百诚医药、卫宁健康、南微医学、华兰股份和安克创新,其中除去创业板公司外还有科创板公司混杂其中。
按照基金的投资目标来看:“本基金主要投资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票,在严格控制风险和保持良好流动性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多种投资策略进行积极的组合优化,力争实现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收益。”同时参考业绩比较基准,基金所设定的是创业板综合指数收益率*60%+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30%+恒生综合指数收益率*10%。
对此,基金经理的解释是:本基金在医药行业的仓位较重,从年初以来的经营状态来看,部分企业或多或少受到行业层 面的扰动,但如果拉长一点看,其产品的临床价值并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这个时候需要我们耐心等待。
如果这样的漂移能够换来好成绩也不会遭到质疑,但是目前基金的最新净值和累计净值均不到九毛钱,同时今年到目前的组合业绩为下跌将近5个点。
工科出身擅长医药还曾管理科技消费?
邹建的真实能力圈让投资者迷惑
从邹建的个人简历来看,工学硕士出身的他遵循了一条标准的基金经理晋升轨迹:从2016年7月加入大成基金后,他先后担任过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和基金经理。但是他在大成的管理生涯或许可以算上出师不利。
上述的创业板定开混合是他出道后担纲的首只产品,他管理的第二只产品是大成科技消费股票,但他却管理该基金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就选择卸任,最终在该基金上所录得的任职回报是亏损超过20%。值得注意的是,他当时一直是和公司名将魏庆国一起合作管理的。但似乎却未能起到1+1大于2的效果,目前该基金的净值也仅为不到七毛五。
接下来他在大成管理的第三只基金是大成多策略,不过该基金又是一只灵活配置型基金产品,该基金在度过封闭期后已经转型成了一只LOF产品。如果说他的能力圈是医药生物的话,直到第四只基金才回归到其“老本行”,他成为了大成品质医疗股票的基金经理,接替了后来转投信澳基金的杨挺。
不过他管理该基金虽然在去年倔强地实现了正收益,但是今年到目前却缺乏后劲,目前组合的净值下跌已经超过了9%。如果就此将其定位为医药主题公募管理者或许也能理解,但大成接下来又让其管理了两只偏全市场基金锐见未来混合和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
这样的谜之操作或许还有一种解释:大成基金在徐彦、魏庆国和刘旭的明星效应之外,还是面临权益基金经理人手紧张的问题,这从其他基金上也能寻到论据。例如当谢家乐蹊跷离任后,他管理的遭到非议的大成北交所两年定开同样更换了一位“菜鸟”基金经理,但新基金经理朱倩最新任职时长也不到两年半,并且香港大学哲学博士毕业的她,似乎和北交所公司的基本面相距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