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奶(即生鲜乳)收购价格持续走低。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的2023年3月第3周价格数据显示,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3.99元/公斤,同比下跌4.8%,相较今年1月初4.12元/公斤的收购价也有了0.13元的降低。事实上,从2021年8月起,生鲜乳价格就从高峰的4.38元开始下降。
基金年报持续更新中,继陆彬后,明星基金经理丘栋荣旗下的四只产品披露了2022年报。而随着A股上市公司2022年年报的陆续披露,越来越多知名基金经理去年“隐形重仓股”也被曝光。
中国网财经3月27日讯(记者 穆旦)从某短视频平台起步的知名美妆品牌黛莱皙,日前因虚假宣传被上海市虹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并因违反《广告法》被处以罚款56万元的行政处罚。
今年以来,私募行业延续严监管,多家私募机构因在开展私募基金业务活动中存在多种违规行为被罚。据《经济参考报》记者统计,截至3月26日发稿,北京、上海、厦门、深圳等多地证监局共计对27家私募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具体来看,私募存在的违规行为主要包括未切实履行谨慎勤勉义务、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未按照基金合同关于止损线的约定进行投资运作等。
公立医院约不上,私立机构套路多
中国网科技3月24日讯 (记者 单征宇)23日,华为春季旗舰新品发布会如约而至。定位影像旗舰华为P60系列、新折叠屏旗舰华为Mate X3系列正式发布,同时包括华为WATCH Ultimate、华为手环B7、华为FreeBuds 5、华为FreeBuds Pro 2 +、华为 MatePad 11 英寸2023款、华为畅享60、华为凌霄子母路由 Q6等智能硬件新品。
中国网财经3月23日讯(记者 郭帅)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沃尔玛(厦门)商业零售有限公司新增一则抽查检查信息,抽查结果为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检查实施机关为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能集团”)此前发布的有关其一致行动人的增持计划,引发了监管关注。
名创优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名创优品”,09896.HK)遭董事减持。
受益于强大需求,突破进口疫苗“围剿”的国产疫苗业绩大好。万泰生物与沃森生物上演“双城记”,在二价疫苗市场贴身肉搏。两家企业纷纷在地方采购中明争暗斗,而随着国产二价HPV疫苗的价格战况愈发胶着,四价、九价之下,二价的红利还能持续多久,也成为挥之不去的疑问。
来源:中国商报平价飞天茅台一直一瓶难求。有黄牛向中国商报记者透露,1919平台抢购平价飞天茅台活动的背后或有猫腻。 1919某门店。 黄牛:在门店买2000多元的酒可100%抢到茅台 消费者在1919平台如何成功抢到平价飞天茅台?一位从事白酒生意的黄牛小A向记者透露,这背后或有别样的生意。 据小A介绍,他曾与1919门店店长合作,在店里购买XO、红酒、习酒等几款产品之后,店长会把小A的手机
第三方商家售假,购物平台被判担责。日前,湖北武汉市洪山区法院通报了这一案例。
近期,多家主流酒企宣布对旗下核心产品进行提价或停货,最新一例是舍得酒业。舍得酒业全资子公司四川沱牌舍得营销有限公司3月21日发布通知称,自4月1日起,品味舍得之第五代、第四代、精华版、庆典装终端售价上调20元/瓶。
中国网财经3月22日讯(记者 乔漪)日前,日本百元店元老“大创生活馆”又有产品被曝抽检不合格。
据3月21日《经济参考报》报道,果园出品的各类水果,一般都有按字母进行的等级划分,最劣质的一般叫“电商果”,这些有伤的、残次劣质的水果很难在传统渠道进行销售,最终往往以很低的价格转卖给一些电商平台商户,流入电商平台及直播带货渠道。由于生鲜产品产生纠纷后取证难,且价格不算很高,很多消费者只能“哑巴吃黄连”,而“电商果”领域也正因此“默认没有质保”。
中国网科技3月22日讯(记者 张润琪)日前,工信微报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SDK)通报,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群众关注的生活服务、休闲娱乐、实用工具等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及第三方软件开发工具包(SDK)进行检查,发现55款APP(SDK)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
中国网科技3月22日讯(记者 张润琪)日前,工信微报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SDK)通报,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群众关注的生活服务、休闲娱乐、实用工具等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及第三方软件开发工具包(SDK)进行检查,发现55款APP(SDK)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
中国网财经3月22日讯(记者 顾凡)近日,上海亚太医疗美容门诊部(“亚太医美”)发生消费者集体投诉“预付卡”过期“不延期、不退款”事件。
电影院不免费提供3D眼镜,让消费者自费购买,消费者质疑——
3月21日,中消协有关“第三方测评”的报告中,披露了部分测评博主视频中存在的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发现,目前涉事视频多数已被下架,行业中存在的“以商养测”、虚假宣传以及缺乏测评标准等问题正在逐一浮出水面。业内人士指出,第三方测评有需求,但在具体测评实施上缺乏相关制度保障,这让合规的第三方测评在经营上也遭遇困境,未来行业应强调知情和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