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全文如下。 为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针对性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现就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制定本方案。 一、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 (一)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实施重
据中国网消息,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9日下午举行记者会,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卫健委四部门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着力抓三件事,一是把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都要纳入城市更新的改造范围,因地制宜实施改造,也鼓励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 二是城中村改造,现在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地级及以上城
全国政协委员、来伊份总裁郁瑞芬在两会期间关注消费振兴,提出发挥地方财政优势,扩内需、促消费的建议,消费是地方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也是经济稳增长的主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 中央经济会议明确提出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提高国内需求列为今年经济工作首位。 为此,郁瑞芬建议,各地区县要设立促销费财政专项资金,并成立工作专班,研究资金使用,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把有限的财力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写下这封信,以表达我对厦门市公安局反诈中心、集美分局在我遭遇电信诈骗案件中,全部追回被骗资金的深深谢意。”近日,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收到一封感谢信,记录了寄信人从被骗80余万元,到8日内全额挽损的过程,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感谢法院!终于拿到工资啦,现在可以买车票回老家过年啦!”前不久,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人民法院为张某某等18名工人讨回被泉州市某服饰公司拖欠的40.9万元工资。
2月24日,小红书官方账号“薯管家”发布公告称,从去年10月起,小红书启动了新一轮医美治理专项,对社区内违规医美及相关违规营销内容进行严格治理。专项开展5个月来,共处置违规笔记近50万条,封禁违规账号超过5万个,关闭违规直播间2400余个。
明明没有注册过公司,自己的信息却成为了别人公司合伙人?近日,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了一起当事人被冒用身份信息成为企业合伙人的案件。
“有粉丝私信我说在别的账号看到了我的直播,我这才发现自己被盗播了。”阿丘是一位女装店主,近日,她发现自己被“盗播”了。
近日,北京五环路斜拉桥下安装了一个铁路护路岗亭,身穿“荧光绿”马甲的护路队员正在值守。遇到摄影爱好者前来拍照,护路队员会提示他们在安全区域,不要进入铁路限界。
为什么中国的储蓄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在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看来,其中部分原因或许和中国养老体系的内部差距有关。 陆挺近日出席观察者网经济学家建言2025中国经济对话时表示,应该借中央政府增加赤字和支出的机会,改进中国的社会福利体系。 他指出,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的社会福利体系有了长足的发展,农业税取消了,农民也有了医保和一定的养老金。但是,整个中国的低收入阶层,尤其是农民,在社保方面还没有完
一些平台以灵活用工为幌子,让劳动者签订“自由职业者服务协议”,将用工关系外包,由第三方劳务平台将用工双方转化为合作关系,从而逃避用工责任。
过去,重庆巴南区市民刘云波每天为停车犯愁,下班后在马路边到处找车位。如今,他家附近的鱼洞街道办事处为居民提供共享车位,他下班后将车停到办事处大院内,方便多了。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客观的信用评价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保障,依法保护企业名誉权是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近年来,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加强企业名誉权司法保护,妥善审理了一批涉企业名誉权案件。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作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6个企业名誉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案例涉及传统产业、中介行业、科技企业、征信机构等不同领域,体现了人民法院对企业名誉权的全面平等保护和及时充分救济。案例体现出以下特点:
正义网北京2月18日电(检察日报记者记者戴佳 谷芳卿)记者2月18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的“在服务大局中贡献检察力量”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检察机关积极参与深化整治金融、国企、能源、基建工程和招投标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2024年,起诉金融领域职务犯罪1200余人、能源领域职务犯罪500余人、基建工程领域职务犯罪1400余人,围绕行业性、系统性腐败问题治理,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1600余份。
新华社布鲁塞尔2月17日电(记者李彦南)欧洲议会17日发布的最新“欧洲晴雨表”青年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生活成本上涨成为欧盟年轻人首要关心的问题,四成受访者认为欧盟未来5年内应将应对物价上涨视作头等要务。
□ 权威发布 本报讯 记者万静 中国消费者协会2月11日发布2025年春节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消费者吐槽主要集中于餐饮消费、文化娱乐、电商网购、文旅出行等方面。其中,餐饮消费占吐槽类信息的39.03%,居首位。 据了解,中消协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在1月28日至2月5日共计9天监测期内,共收集到消费维权相关信息18896039条,日均约210万条。监测期间,有关餐饮
快递包裹外观简单、寄件人却不明,打开一看竟是购物卡和广告单;紧接着,在返利诱惑下,层层套路诱导消费者进入骗局……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国内主要快递企业的网络运营转为日常模式,快递行业迎来业务高峰。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电商快递渠道实施“空包诈骗”,给群众带来财产损失。
当前,各省(区、市)产假普遍延长至158天及以上,但落实情况还不尽如人意。专家表示,其重要原因在于假期成本的分担机制不完善,建议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2月9日消息,2025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其中,城市上涨0.6%,农村上涨0.3%;食品价格上涨0.4%,非食品价格上涨0.5%;消费品价格上涨0.1%,服务价格上涨1.1%。 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7%。其中,城市上涨0.8%,农村上涨0.5%;食品价格上涨1.3%,非食品价格上涨0.6%;消费品价格上涨0.6%,服务价格上涨0.9%。
近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了31个省份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数据显示,去年有6个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5万元,分别为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其中上海、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过了8.5万元。 上海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8366元,居于全国首位。上海市统计局网站1月22日发布消息称,2024年,该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4.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